蔡庸钊主任:丙型肝炎的症状和检查

发布时间:2022-03-07 09:38:30 复禾健康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输血、针刺、吸毒等途径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有1.8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HCV病例约3.5万例。

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可导致肝脏的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一些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和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持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丙肝。

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丙肝病情相对较轻,多为急性非黄疸型肝炎,主要是ALT会升高,少数人会出现黄疸型肝炎,改变顺序的程度视个人情况而定。有的人是轻度,有的人是中度甚至重度黄疸,会导致头晕恶心,全身乏力,没有食欲,牙龈发黄。

丙型肝炎病毒单独感染很少导致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只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85%的患者在没有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会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50%可自发清除HCV。

2.慢性丙型肝炎。

症状较轻,是肝炎的常见症状,如乏力、食欲差、腹胀等。或者没有任何自觉症状。ALT反复波动,HCVRNA保持阳性。三分之一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显示慢性肝炎,甚至可以发现肝硬化。

3.慢性间质性肝炎

当感染HCV20~30年后,这些患者中有10%~20%会发展成肝硬化,而1%~5%的患者会发展成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如果在肝硬化的情况下出现失代偿,如黄疸、腹水、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等。,生存的机会很少。

丙型肝炎的诊断

1.抗丙肝病毒

即丙肝抗体,目前诊断丙肝的主要指标。但由于HCV感染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转正,因此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方法。

而且一旦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标志物均为阴性,临床症状和个体ALT升高,提示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病毒性丙型肝炎。

2.丙型肝炎病毒RNA

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遗传物质,是体内HCV感染的直接指标。目前,PCR方法可以直接检测血液中的HCV-RNA,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由于它比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是丙型肝炎病因诊断和传染性判断的有用指标。

总之,对临床表现典型,发病与输血、血制品密切相关,且已排除其他肝炎的疑似丙肝患者,可进一步查HCV-RNA、抗-HCV,例如HCV-RNA、抗-HCV均阳性或单独查HCV-RNA即可确诊为丙肝。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