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疗法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治疗疼痛

发布时间:2025-07-05 05:00:00

中医针灸疗法能有效缓解多种疼痛症状,主要包括头痛、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痛、神经痛、痛经等。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止痛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的特点。

1、头痛

针灸治疗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效果显著。取穴以百会、太阳、风池为主,配合远端穴位如合谷、太冲。临床常用电针加强刺激,通过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清5-羟色胺水平缓解疼痛。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建议配合中药调理。

2、颈肩腰腿痛

针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的疼痛,针灸可松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颈部常取风池、天柱,肩部取肩髃、肩髎,腰部取肾俞、大肠俞。配合温针灸或拔罐能增强疗效,急性期建议每日治疗1次。

3、关节炎痛

针灸对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肿痛有明确缓解作用。膝关节痛取犊鼻、阳陵泉,手指关节痛取八邪穴。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促进关节滑液分泌来改善症状。慢性关节炎患者可长期进行保健灸。

4、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适用针灸治疗。采用远近配穴法,局部取阿是穴,远端取合谷、足三里等。通过调节神经传导物质和增强内啡肽分泌发挥镇痛作用。顽固性神经痛建议结合刺络放血疗法。

5、痛经

针灸调理原发性痛经效果突出。经前一周开始治疗,取关元、三阴交、地机等穴位。通过调节前列腺素水平和子宫平滑肌收缩缓解疼痛。寒凝血瘀型可配合艾灸神阙穴,气滞血瘀型宜用毫针泻法。

针灸治疗疼痛需根据证型选用不同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急性疼痛一般3-5次见效,慢性疼痛需坚持治疗2-3个疗程。配合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及情志调节可增强疗效。治疗前后不宜空腹或过饱,晕针者需提前告知医师。孕妇、出血体质者及皮肤感染者应谨慎选择针灸部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