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误食老鼠接触过的物品或食物后,建议家长立即就医检查。老鼠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误食污染物品存在感染风险,需由医生评估处理。
1、观察症状
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是否出现呕吐、腹泻、发热或精神萎靡等症状。老鼠可能传播鼠疫、出血热等疾病,早期症状类似感冒但进展迅速。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生,不可自行用药。
2、清洁口腔
用温水轻柔冲洗宝宝口腔,减少病原体残留。避免使用酒精或刺激性漱口水,防止黏膜损伤。对尚不会漱口的婴幼儿,可用纱布蘸温水擦拭牙龈和舌面。
3、保留污染物
将老鼠接触过的残留物装入密封袋交由医生检验,有助于判断病原体类型。不要清洗或破坏污染物原貌,同时避免直接用手接触,操作时需佩戴手套。
4、预防性用药
医生可能根据暴露情况开具预防性药物,如出血热疫苗、多西环素片等。所有药物必须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5、环境消杀
对老鼠活动区域用含氯消毒剂彻底处理,存放食物的容器需密闭。检查家中管道缝隙并封堵,必要时联系专业灭鼠机构,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日常需将食品、餐具存放在带盖容器中,教育幼儿不捡拾地面物品。定期开展家庭防鼠检查,重点关注厨房、储物间等区域。若居住环境鼠害严重,建议暂时搬迁至安全场所。就医后应连续监测宝宝体温和排便情况2周,出现嗜睡、瘀斑等表现需急诊处理。哺乳期母亲也需注意自身防护,避免间接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