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血就是治“贫血”?

发布时间:2020-08-17 14:53:43

中医补血,被很多人理解为就是治“贫血”。这狭义了中医的补血概念在先,低看了中医在后。

即便是顶级补血药阿胶、熟地,也不如西医输血效果快。但无论是中医,还是中医托生的中国哲学,都不屑于后者。这一点,已经被孔子写进了《论语》:“君子不器”。

“器”字中间是个“犬”字,《说文解字》对“器”的解释是:“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能被狗看护住的东西,材质再高贵,也是可以被拘泥住的,有明显的局限性。无论于哲学还是医学,都不是最高境界。从孔子对“器”的否定,到中医补血的内涵,显示出的是中国人和中医的思维优势。

西医诊断“贫血”,就看化验单上的红细胞、血色素,低过一定数值就可诊断,标准清楚、客观,中医对血虚的判断,靠医生主观辨证和病人自身感受:面色萎黄或者恍白,手脚冰凉,头发枯黄,容易疲劳,头昏失眠心慌等,诊断依据模糊、主观。后者是中医被指不科学的原因之一。

晚近,像韩启德院士这样量级的科学资深人士不断发声:托生于科学的医学,面对人类的健康,只有8%的贡献而已。而很多奇迹,恰恰发生在科学不及之处。

去年年底,美国血液学会将“欧尼斯特·博特勒”奖,颁发给前卫生部长陈竺院士,表彰他用“三氧化二砷”将一种白血病基本“治愈”,事实上,“三氧化二砷”,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已被中医用来治疗食道癌。那时候,它的名字还叫“砒霜”。

那个食道癌病人吃的药,是当地一位中医的方子。“砒霜”是重要一味,服药后,不仅能喝水,一顿还能吃两个馒头。检查也发现,他的癌肿萎缩,食道不再堵塞……后来,砒霜改为“713”针剂,更广泛地用于治疗癌症。只可惜,那时的“砒霜”因为没被科学认识而错过医学殿堂。不知道有多少白血病人,也就因此,错过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