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发布时间:2025-06-02 14:06:47

温针灸适用于寒湿痹痛、虚寒性胃痛、月经不调等病症,禁忌症包括高热、皮肤感染、孕妇腰骶部等特定情况。

1、寒湿痹痛:

温针灸通过艾灸与针刺结合,能有效驱散寒湿邪气。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表现为关节冷痛、遇寒加重的病症。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效应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配合针刺疏通经络,临床常选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治疗时需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反应,避免烫伤。

2、虚寒胃痛:

针对脾胃虚寒型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的患者,温针灸可温补中焦阳气。常选用中脘、关元等穴位,通过艾热渗透增强针刺效果,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伴有便溏者配合灸神阙效果更佳,但胃溃疡急性期禁用。

3、妇科虚寒:

原发性痛经、月经后期属胞宫虚寒者适宜温针灸治疗。选取三阴交、子宫穴等,通过温通胞宫经络缓解小腹冷痛、经血色暗等症状。但妊娠期妇女禁用腰骶部操作,月经量过多者慎用,避免活血过度导致崩漏。

4、禁忌之热证:

高热、实热证患者禁用温针灸。如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出现面赤、口渴、脉数等症状时,额外施加热刺激可能加重病情。阴虚火旺型失眠、更年期潮热等虚热证同样不适用,避免耗伤阴液。

5、禁忌之特殊部位:

皮肤溃疡、湿疹等皮损部位禁止施灸,避免感染扩散。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迟钝区域需谨慎,防止低温烫伤。头面部、大血管处不宜直接灸,幼儿囟门未闭者禁用头顶部温针灸。

进行温针灸前后需注意保暖避风,治疗后两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虚寒体质者可配合生姜红糖水增强温补效果,治疗期间忌食生冷瓜果。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施治前详细告知医师体质状况与既往病史。日常可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式辅助阳气升发,但出现心慌、眩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