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义微探——太白
发布时间:2020-03-17 15:01:15 复禾健康
发布时间:2020-03-17 15:01:15 复禾健康
小小的穴位里
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的踪迹与谜题,
等待我们去探索它的名义,
理解它的智慧。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栏目第三十二期
“足太阴脾经——太白”的探源,
揭开腧穴古老而神秘的面纱吧!
足太阴
脾经
小诗一首
脾足太阴起大趾
络胃上膈连舌使
经脉所过二一穴
起于隐白大包止
—太白—
tàibái
出处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
归经属性
本穴属足太阴脾经俞穴,原穴。
穴义
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
◆
太白何处
在跖区,第一跖趾关节近端(内侧后方)赤白肉际凹陷中。因第一跖骨小头形状高大凸起,且此处皮肤较白,取骨高肉白之象,比拟太白山,故以太白名之名。
本穴位于大都穴上,可将大都穴的气血物质吸热蒸升,从天之下都上行于天之上都,表现出脾土生发肺气的特性,故本穴属土。
《会元》有云:“太白在大指内侧本节后。踝骨前。核骨下陷中。”脾经在此注为俞土,使其成为脾经俞穴。
太白何用
古代占象家认为
太白有“戡定内乱,匡扶正统” 之能
其性属土,以此为名,合于人身
则可对应属金之急病
太,大也;白,肺之色,为气也。太白承受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并使其受热蒸腾,在更高的天部层次转化为阳气。天部的水湿物质受热之后,云开雾散,呈一片清白明朗之象,故取名太白。根据五行理论,脾土的生发可助肺行气,故本穴可以治疗肺胃气虚或肺气虚所致之症。
脾经本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本穴可大量蒸升阳气,弥补脾经气不足的状态,成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原,故本穴为脾经原穴。既为供养之原,又可助脾行气,治疗由于脾虚导致的大便难下、腹胀腰痛或气逆霍乱。
古代占象家认为,太白有“戡定内乱,匡扶正统” 之能,其性属土,以此为名,合于人身,则可对应属金之急病(五行理论中,金对应肺),可用于暴病初期,元气尚足,适于猛治之症,主治胃痛、腹胀、便秘、吐痢等证,对于病后难以复元,预后较差之人,亦有安抚之效。
众家纷纭
太白主腹胀,食不化,喜呕,泄有脓血
《针灸甲乙经》:热病,满闷不得卧,太白主之;胸胁胀,肠鸣切痛,太白主之;身重骨酸不相知,太白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太白主腹胀,食不化,喜呕,泄有脓血;热病先头重,颜痛,烦闷,心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仰卧,热病满闷不得卧,身重骨痛不相知;霍乱,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