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针灸哪些部位 董氏消水肿三针

发布时间:2025-06-02 12:10:18

水肿可通过针刺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缓解,董氏消水肿三针主要指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的组合应用。水肿在中医多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有关,针刺治疗需结合辨证选穴。

1、阴陵泉:

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该穴具有健脾化湿、通利三焦的功效,对下肢水肿效果显著。脾虚湿盛型水肿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针刺时可配合艾灸增强温阳利水作用。

2、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此穴能调节三阴经气血运行,改善水液代谢障碍。肾阳虚导致晨起眼睑水肿者,可配伍太溪穴加强温补肾阳效果。

3、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该穴能健运脾胃、补益气血,适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长期脾胃虚弱者针刺时可配合中脘穴,辅以山药、茯苓等健脾食材调养。

4、水分穴:

水分穴属任脉,位于脐上1寸处,为董氏消水肿三针核心穴位。主治水液停聚引起的全身浮肿,尤其对腹部胀满、小便不利效果明显。临床常配以气海穴形成"提壶揭盖"效应,促进水液气化排泄。

5、关元穴: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董氏三针中的温阳要穴。能补益元气、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不足型水肿。治疗时常配合气海穴形成"水火既济"之势,对更年期女性下肢浮肿伴有畏寒症状尤为适宜。

水肿患者日常应控制钠盐摄入,避免久站久坐,睡前可抬高下肢促进回流。宜食用赤小豆、冬瓜皮、玉米须等利水食材,配合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锻炼。严重水肿或伴随心悸、呼吸困难者需及时就医,排除心肾功能异常等器质性疾病。针刺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孕妇及出血体质者慎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