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刺之毫针的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12-02-24 10:18:18

针刺过程中,正确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加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今天中医要传授的是毫针的刺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主要根据针刺部位、病情需要、患者体质和形体胖瘦等具体情况而定。

1.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其角度大小,主要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和治疗要求而定。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和横刺3种。

a.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此方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如四肢、腹部的腧穴。

b.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45°倾斜刺入。此方法适用于肌肉较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如胸部、背部的腧穴,为避开血管或瘢痕组织亦可采用此法。

c.横刺。又称平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横向刺入。适用于皮肤浅薄处的腧穴,如头面部的腧穴。施行透穴刺法时也可采用横刺角度。

2.针刺的方向。是指进针时针尖对准某一方向或部位,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部位特点和治疗需要而定。为了保证安全,对某些腧穴针刺时,针尖必须朝向某一特定的方向和部位。如针刺哑门穴时,针尖应朝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针刺廉泉穴时,针尖应朝向舌根方向缓慢刺入,针刺背部某些腧穴,针尖要朝向脊柱等。某些疾病治疗时,为使针感达到病变所在的部位,针刺时针尖应朝向病所,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如皮损部位的围刺,针尖应朝向皮损中心方向。>>中医针灸时须知禁穴位

3.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临床上针刺的深浅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体型、病情和部位而定。一般年老体弱、气血衰退或小儿娇嫩、稚阴稚阳者不宜深刺,中青年身体强壮者可酌情深刺>>中医针灸减肥绿色又健康。体型瘦弱者宜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表证、阳证、新病证者宜浅刺,里证、阴证、久病者宜深刺。头面和胸背部等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部等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每个腧穴都有常规的针刺深度,针刺前应准确掌握。

小编寄语:针灸的减肥手法很多种,今天中医讲的是针灸减肥方法之毫针针刺的角度、方法和深度。你只要学会这几种你也是半个师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