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月经中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5-09 08:13:25
发布时间:2025-05-09 08:13:25
调月经的中药包括当归、白芍、益母草、香附、熟地黄等,通过补血活血、疏肝理气、调理冲任发挥作用。
当归性温味甘,归肝、心、脾经,被誉为“血中圣药”。其补血活血功效显著,适用于血虚型月经不调,表现为经量少、色淡、经期延迟。经典方剂四物汤即以当归为主药,配伍川芎、白芍、熟地黄。血瘀型痛经可搭配桃仁、红花;气血两虚者常与黄芪同用。现代研究证实当归含挥发油、阿魏酸等成分,能促进造血功能,调节子宫平滑肌收缩。
白芍味苦酸微寒,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之效,主治肝郁气滞型月经紊乱。常见经前乳房胀痛、经期腹痛者,多与柴胡、香附配伍组成逍遥散。阴虚血热导致的月经提前、量多,可配合生地、地骨皮;寒凝血瘀者需炒用并加桂枝。药理研究表明白芍苷能抑制子宫过度收缩,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显著疗效。
益母草辛散苦泄,专入血分,是产后及月经病常用药。针对血瘀型闭经、经行不畅,可单味煎服或配伍丹参、泽兰;产后恶露不绝常与蒲黄同用。鲜品捣敷脐部能缓解痛经,干燥全草可制成益母草膏。其有效成分益母草碱能增强子宫收缩力,促进内膜脱落,但孕妇禁用以免引发流产。
香附为“气病之总司”,擅长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肝气郁结导致的月经周期紊乱、经前烦躁,常与川芎、苍术组成越鞠丸;寒凝气滞型痛经多配艾叶、吴茱萸。醋制后止痛效果更佳,现代发现其挥发油能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缓解经期综合征。气虚无滞及阴虚血热者慎用。
熟地黄滋肾填精、补血养阴,适用于肾虚型月经不调。青春期月经初潮延迟、更年期经乱,多与山茱萸、山药组成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者加肉桂、附子。其多糖成分可调节雌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使用时需注意脾胃虚弱者易致腹胀,宜配伍砂仁、陈皮健脾消滞。
调理月经期间建议配合食疗,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温经散寒,玫瑰花茶疏肝解郁;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适度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或太极拳云手动作,促进气血运行。日常保持情绪舒畅,经期注意腹部保暖,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无效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血瘀体质者可每周艾灸关元、三阴交穴2-3次,每次15分钟。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