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看心理医生通常需要挂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或精神心理科,部分医院分设心理咨询科、临床心理科、精神科等科室。选择科室需结合具体症状,如情绪障碍、学习困难、行为问题等。
1、儿童青少年心理科
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专门针对6-18岁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处理发展性心理障碍、情绪管理障碍及适应性问题。常见干预方向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认知行为训练、青春期情绪波动的心理疏导、校园人际关系冲突的团体治疗。部分医院会结合沙盘治疗、艺术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手段,适合尚未达到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但存在明显心理困扰的青少年。
2、精神心理科
精神心理科适用于出现明显精神症状的青少年,如持续情绪低落伴随自杀意念、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的强迫行为或进食障碍。该科室医生具备精神疾病诊断资质,可开展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有专业处置能力。部分三甲医院会细分出青少年情绪障碍专病门诊。
3、心理咨询科
心理咨询科侧重一般心理问题的预防性干预,适合因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社交焦虑等引起的短期心理不适。通过谈话治疗帮助青少年建立应对策略,改善症状时间通常需要8-12次咨询。部分医院会将心理咨询与心理测评结合,采用标准化量表评估焦虑抑郁程度后再制定干预方案。
4、临床心理科
临床心理科主要处理心身疾病与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引发的躯体化症状、网络成瘾行为矫正等。治疗手段包含生物反馈训练、正念减压疗法等,适合伴有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表现的青少年。该科室常与儿科协作处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抽动症等复杂情况。
5、精神科
精神科针对已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如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需要药物控制的疾病。医生会进行精神检查与风险评估,对存在自伤自杀风险的青少年可能建议住院治疗。部分省级医院设有青少年精神科亚专业,提供药物浓度监测和康复期心理社会功能训练。
建议家长先通过医院官网或导诊台了解科室设置差异,初诊可选择儿童青少年心理科进行初步评估。就诊前帮助孩子整理好症状持续时间、诱发事件及日常功能受影响程度等信息,必要时携带学校老师的行为观察记录。心理干预需要家长共同参与家庭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影响情绪稳定性。若发现青少年出现拒绝上学、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异常或危险行为,应尽快寻求专业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