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贼也心虚的几种原因
发布时间:2012-05-17 08:23:06
发布时间:2012-05-17 08:23:06
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贼,但为什么同事一丢东西,自己会像贼一样心虚,从而引发起很多误会?广州的读者杨女士写信谈到了这个困惑,她在信里写道:“30年前,在单位工作,一位同事丢了香皂,我也用这种香皂,结果引起了误会。后来,她的香皂找到了,她向我道歉,但我无法原谅她对我的伤害。我一直没有搭理她,最后是我离开了这个单位。以后,每到一个单位,都有一段不光彩的故事。今年又上演了这样的事情,一个同事包里40元居然少了5元。其他人都非常冷静,只有我一个人在紧张、焦虑,我必须找出这个贼来,否则大家肯定会认定就是我做的。30年了,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年都上演。这到底是为什么?”
不要想象大象在飞
对于这样一件看似荒唐的事情,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的黄家良咨询师说,可以有两个层次的解释:表面上,是自我暗示让她表现得像个小偷一样,从而“做贼心虚”;深层次上,她肯定隐藏着一个冲突,这个内在的冲突是她“做贼心虚”的根本原因。
暗示是一种很神奇的力量。黄家良说,它会引着我们去我们不想去的地方。
美国某棒球队一名伟大的投手,正准备给对手投球,他的队友走过来对他说:千万别给他出界的高球。这名伟大的投手出手了,球不仅飞得高,而且还出界了,甚至飞到了看台上。
这就是暗示的力量,当一个人对我们说,在下面的60秒里,不要想着大象在飞。那么,大象在飞的画面会在接下来的60秒钟里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那名伟大的投手接到的是一个矛盾的信息,出界的高球和千万别,队友将这两个信息叠加在一起,本意是防止他投高球。但是,“千万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暗示性比较低,而“出界的高球”是形象的,暗示性很高。这样一来,后者对投手的影响力远高于前者,所以让他投出“出界的高球”就不足为奇了。
她认为别人有意捉弄自己
“恶性的暗示循环只是表面现象,”黄家良说,“最根本的原因是,她为什么这么在乎这种尴尬。”
其实,当身边人丢了东西并找贼的时候,我们的身体都会受到程度不一的暗示,而出现一些轻微的“做贼心虚”的表现。这一点在现在流行的杀人游戏中很容易看到,在寻找杀手的时候,一些新手很容易表现得像杀手一样,身体明显颤抖、流汗甚至语无论次。如果新手特别害怕被误解,那么他的反应就越强烈,也就越容易被“好人”误认为是“杀手”,从而被冤死。
杨女士的问题就恰恰在于,她特别在乎周围人的看法。
像今年,同事“丢了”5元钱,这是再小不过的一件事了,当事人都未必在乎,但杨女士特别在乎。她在信里写道:“我必须找出那个偷钱的贼来,如果自己不把偷钱的找出来,账肯定要算到自己头上。”
因为给“抓偷了5元钱的贼”赋予了“澄清自己30年的清白”这样的意义,杨女士的紧张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