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亲密关系 这三个吸引的感觉你有吗
发布时间:2022-04-02 19:00:00
发布时间:2022-04-02 19:00:00
1、外貌吸引力(性吸引力)
外貌在亲密关系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吸引力。从社会认知的层面上看,外貌美丽确实能更轻易地引起他人的瞩目。在1966年walster的实验里,研究者将刚入学的新生随机安排成男女对子,以参加一个大型舞会的盲目派对约会。在舞会当晚以及随后跟踪研究期间,研究者要求那些大学生评价他们的约会对象,指出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再看到对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内心的男性/女性的梦中之人,这是一种很纯粹的源自于异性间性吸引力的动力。这种男人/女人间美的吸引力是最为纯粹的,能否享受和展现这种对美的追求,直观的反映了一个人内心能量的高低。事实上在心理治疗中,人能否享受自己作为男性/女性的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体现了你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水平。
2、特质吸引(理想化客体)
这种吸引力,通俗的说就是我们所说的才情部分。同样是长得帅的冒泡的流川枫和樱木花道,为什么在赤木晴子眼中如此不同。显然是因为流川枫一脸潇洒才气的气质,而樱木所展现的更多是一个神经兮兮的不良少年。每个人内心在爱情中,都对于另一半的某种特质有独特的钟情。比如说有的人很喜欢文绉绉的,看上去就很有学问的样子;有的人很喜欢那些看上去很勇敢的人,因为他们好像总是没有烦恼;还有的人喜欢那些温柔体贴的人,因为温柔的人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这种吸引力源自于我们内心中的理想化他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榜样。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在探索世界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爸爸的形象,他会抽取爸爸身上的一两个优秀特质,形成一个理想化的形象。比如说爸爸是个工程师,工程师真是了不起的人!孩子因此会想象如果我成为一个工程师的话,我就会成为和爸爸一样的人,也受人尊敬。因此孩子形成了一种对工程师的身份认同,或者说孩子心中建立了我希望我成工程师的这个自我身份概念。
这种身份认同是在人成长过程中不断被丰富的扩大的。也许你会认同黑风衣白围巾的小马哥,也许你会认同满身纹身仗义有力的浩南哥。我们不断地抽取着他人身上的特质,在内在形成理想化的客体,让我们能够找到一定的身份认同。进而为生活的前进找到方向,让自己感到有前进的力量。
3、相处吸引(功能性吸引)
前面两种吸引力往往绝大部分属于意识和前意识的部分,而这最后一种吸引力,则是一种大多数在于潜意识的吸引力。
在成长过程中,人的内心都会许许多多的需求,比如说感到自信、感到安全、感到被接纳、感到可以战胜焦虑等等...这些需求在出现的早期并不是全部都能被自己所满足。比如说对于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感到自信的需求显然是不能自己满足自己的。这时候这些需求就会被放在父母或者其他照料者的身上,依然以自信为例,这个2岁孩子的自信功能,就显然只能通过父亲的积极鼓励和认可来实现的。
这种渴望源自于我们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满足的那部分内在需求,当我们长大后,我们会在潜意识中寻求那些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或者具有这部分功能的他人做我们的伴侣。
总而言之,吸引力是一个非常灵肉集合的东西。正如爱情一样,你真的是用你的全身心在爱这个人。所以请慎重挑选,慎重珍惜,毕竟一辈子找到几个能同时满足上述三个吸引力部分的人,真的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