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里有这样一段话:
“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会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而是换了另外一个。”
无论多么喜欢一个人,无论彼此多么合适,只要步入婚姻,对方就不再是当初的模样,自己也会悄然改变。这或许就是人生最大的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而后又开始后悔。
有人觉得生活无聊,认为是环境不够好、工作不如意或伴侣无趣所致,于是期待通过改变这些外在因素来获得理想生活。然而现实往往是:无论更换多少地方、多少工作、多少伴侣,生活最终依然如一潭死水。
前些年,不少人离开一线城市去云南开民宿,期待过上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结果多数人还是回到了原点。有人厌倦世俗,遁入空门,却发现寺庙里同样充满人情世故。有人觉得婚姻乏味,转而寻找新.欢,最终发现激.情转瞬即逝。
问题的本质在于:如果内心苍白无趣,无论身处何地、与谁相伴、从事何种工作,生活终将乏味。指望通过逃离婚姻、城市或工作来改变命运,注定徒劳无功。
成熟的人会明白:真正的改变源于自身。与其期待遇见好人、找到好工作或定居好城市,不如培养自己的“幸福力”。幸福不是靠运气,而是一种能力、习惯和状态。内心丰盈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感受到幸福;内心匮乏的人,无论拥有多少都难以满足。
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幸福取决于能否遇见对的人。这种观念导致许多人将幸福寄托于外界和他人,形成典型的弱者思维。实际上,婚姻的真相是:无论和谁在一起,本质上都是与自己相处。
任何关系的核心,都是自我与自我的关系。愤怒、怨恨往往源于内心的缺失。别人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不完整。越是缺乏什么,就越在意什么。
世界上真正内心完整的人寥寥无几。真爱之所以罕见,是因为它只可能发生在两个完整独立的个体之间。当一个人能够自足自爱,才能真正去爱他人。如果内心残缺,所谓的爱往往伴随着索取和期待,最终演变成相互折磨。
现代社会,人与人越来越独立。健康的关系不再是互相牺牲,而是彼此成全。保持人格和经济独立,才有资格与另一个人共同成长。
要记住:没有人能为你的幸福负责。真正的幸福源于自我完整。爱情应该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相互靠近,而非一方依附于另一方。
许多所谓的婚姻不幸,其实是个人问题的投射。你是谁,就会遇见谁。早一天认清这个道理,就能早一天触及幸福的本质。
生活是一场修行,需要直面自我的勇气。修行的最高境界,是内心的和谐与自足。唯有完成这场自我蜕变,才能真正享受世界的美好。否则,无论更换多少伴侣,命运终将重复相似的轨迹。
最终我们会明白:幸福是属于自己的功课,与外界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