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精神治疗的医院有哪些|躁狂的判断方式是什么
时间:2025.08.28 09:23 作者:沈阳沈医精神心理医院
时间:2025.08.28 09:23 作者:沈阳沈医精神心理医院
“他像变了个人——连续三天只睡2小时却精力充沛,花钱毫无节制,说话滔滔不绝还总打断别人……”当身边人出现这些异常表现时,很多人会误以为“他只是太开心了”“状态好”,却不知这可能是躁狂发作的信号。
躁狂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若未及时识别,可能引发冲动行为、财务危机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结合临床案例与DSM-5诊断标准,教你如何科学判断躁狂发作的“隐形警报”。
一、情绪:从“快乐”到“失控”,兴奋背后是危险信号
躁狂发作的情绪并非普通的“开心”,而是一种异常高涨、膨胀且难以自控的亢奋状态。患者可能突然变得极度乐观,坚信自己无所不能,甚至出现夸大妄想(如认为自己是救世主、拥有超能力)。
典型表现:
情绪极度高涨:即使遭遇挫折也毫无低落,反而表现出“过度乐观”(如失业后宣称“我马上要创业成功,年入千万”)。
易激惹: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如被插队后大打出手),情绪切换如“闪电”。
情感不稳定:短时间内从兴奋转为愤怒,或突然哭泣,但很快又恢复亢奋。
案例:28岁的程序员小李在躁狂发作期,坚信自己能发明“永动机”,辞去工作并抵押房产投资,血本无归。
二、行为:精力“无限”背后的自我毁灭倾向
躁狂患者的行为常伴随冲动性、冒险性和不计后果的特点。他们可能突然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如一周内环游各地风景),或沉迷于高风险活动(如赌博、性冲动、超速驾驶)。
典型表现:
睡眠需求锐减:连续几天每天只睡2-3小时却毫无倦意,甚至认为“睡眠是浪费时间”。
过度社交:突然频繁参加聚会、打给陌生人,或在网上发布大量亢奋言论。
冲动消费:无节制购物(如一次性买10部手机)、盲目投资(如听信“内幕消息”投入全部积蓄)。
攻击性行为:因琐事与他人冲突,甚至出现肢体暴力。
警示:若患者同时出现“睡眠减少+冲动消费+夸大妄想”,需高度警惕躁狂发作!
三、思维:语速如“机关枪”,逻辑却“脱轨”
躁狂发作会直接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导致思维奔逸、注意力分散和判断力下降。患者说话可能像“连珠炮”,话题跳跃极快,旁人难以插话。
典型表现:
思维奔逸:语速极快、话题跳跃(如从“今天天气”突然转到“外星人入侵”),且自感“大脑转得比嘴快”。
注意力分散:无法专注完成一件事(如看书时每隔5分钟换一本,或工作时频繁刷手机)。
判断力受损:坚信自己“刀枪不入”(如冬季穿单衣出门),或认为“借钱不用还”。
案例:学生小王在躁狂期认为“考试太简单”,拒绝复习,结果挂科;随后又坚信“教授故意针对自己”,到办公室大闹。
四、躯体:身体在“透支”,却浑然不觉
躁狂发作时,患者的身体会进入“超负荷运转”状态,但本人却意识不到危险。常见症状包括:
生理亢奋:面色潮红、眼结膜充血、手抖(因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性欲亢进:突然对性产生强烈兴趣,甚至出现不恰当行为。
体重骤降:因代谢加快、食欲紊乱,短期内体重下降10%以上。
注意:若患者同时出现“亢奋+不眠+体重下降”,需排除甲亢等疾病,但更可能是躁狂发作!
五、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根据DSM-5标准,躁狂发作需满足以下条件(持续至少1周,或导致住院/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情绪高涨、易激惹或膨胀感;
同时出现3项以上(若仅易激惹则需4项):
睡眠需求减少
言语增多或压力性言语
思维奔逸
注意力分散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目标导向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激越
冲动行为(如无节制消费、性行为)
关键提醒:躁狂发作的“危险性”不在于情绪高涨本身,而在于伴随的冲动行为和认知损害。若身边人出现上述症状,务必:
避免刺激:不与患者争论或反驳其夸大言论;
保障安全:移除危险物品(如刀具、药物),防止自伤或伤人;
尽快就医:联系精神科医生,必要时住院治疗。
结语:躁狂不是“性格问题”,而是需要治疗的疾病
躁狂发作的患者并非“故意作闹”,而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的“情绪风暴”。他们可能前一刻还在规划“改变”,下一刻就因冲动行为陷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