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破解】“痛风只是关节痛”?忽视肾脏损害或酿大祸,定期检查不可少!南京股骨髋骨科医院科普
时间:2025.08.07 11:48 作者:南京股骨髋骨科医院
时间:2025.08.07 11:48 作者:南京股骨髋骨科医院
痛风,这个常与“关节红肿热痛”挂钩的疾病,在许多人眼中不过是“一阵剧痛过后便无事”的小毛病。然而,真相远非如此简单。痛风背后隐藏的“隐形杀手”——肾脏损害,若被忽视,可能酿成难以挽回的健康危机。今天,我们打破常见误区,揭示痛风与肾脏的紧密关联,呼吁大众重视定期检查,守护健康。
误区一:痛风只是关节痛,忍一忍就过去了
许多人认为痛风发作时关节剧痛,疼痛缓解后便无需在意。实则大错特错!痛风本质是代谢性疾病,根源在于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炎症,但更危险的是,尿酸盐同样会沉积在肾脏,悄无声息地侵蚀肾功能。临床数据显示,约1/3的痛风患者会伴随肾脏损害,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蛋白尿,若未干预,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关节疼痛是“冰山一角”,肾脏损害才是深藏水下的隐患。
误区二:尿酸高但没症状,无需治疗
部分人发现体检报告提示尿酸超标,却因无痛风症状而放任不管。这种观念极其危险!高尿酸血症如同“沉默的毒药”,即使不发作痛风,也会持续损伤肾脏、心血管。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可能引发急性尿酸性肾病或尿路结石;长期高尿酸更会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风险。专家建议,无论有无症状,尿酸超标均需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或医学干预控制,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人群。
误区三:控制饮食就能摆脱痛风,无需检查肾脏
不少患者严格忌口海鲜、内脏,却仍频发痛风,甚至出现肾脏问题。原因在于,体内80%的尿酸源于自身代谢异常,仅20%来自饮食。单纯饮食控制难以达标,需结合药物与定期检查。更重要的是,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战场,其功能受损会进一步加剧高尿酸,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痛风患者必须定期监测肾功能(如肌酐、蛋白尿等指标),以及时发现潜在损害,调整治疗方案。
肾脏损害:痛风患者的“隐形定时炸弹”
痛风导致的肾脏损伤常进展缓慢,早期不易察觉。当出现明显症状(如浮肿、尿量减少)时,可能已错过干预期。研究显示,痛风性肾病若未有效控制,约5—10年可能进展为尿毒症,病死率高达17%—25%。此外,高尿酸还会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威胁全身健康。保护肾脏,即是守护生命之本。
定期检查:为健康筑牢“防火墙”
破解误区,关键在于行动。痛风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意识:
1.定期监测尿酸:每1—3个月检测血尿酸水平,根据结果调整饮食或用药;
2.关注肾脏健康:每半年至一年检查肾功能(肌酐、尿素、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必要时进行尿酸性评估;
3.评估心血管风险: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预防并发症;
4.生活方式干预:遵循低嘌呤饮食,每日饮水≥2升,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避免熬夜与压力累积。协同治疗亦值得重视:即可快速降尿酸,又可调理体质、改善代谢,双管齐下减少复发。
呼吁:别让侥幸酿成遗憾
痛风不是“一阵痛”的暂时烦恼,而是需要严肃对待的慢性病。忽视肾脏损害,可能付出沉重代价。无论年轻或年长,一旦确诊痛风或高尿酸血症,请务必遵医嘱定期检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健康无小事,早干预、早管理,方能远离“痛”与“祸”的双重重击!
(提醒:本文为科普推广内容,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案。读者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个性化诊疗才是康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