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正与中国政府进行积极磋商 首次提供紧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贷款

发布时间:2021-11-22 16:05:00

亚投行高级媒体负责人AliceLo在2月10日对时代财经独家表示,此次投资将是亚投行首次投资紧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领域。而关于贷款项目的具体详情和款额,亚投行正与中国政府进行积极磋商。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当地时间2月3日发布声明表示将支持中国政府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下简称为“亚投行”)也向中国伸来援手。亚投行于2月10日在其官网宣布,已与中国政府进行积极沟通,并经董事会批准,将随时准备通过紧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贷款支持中国,以满足政府当前和长期的公共卫生需求。从方案设计到投入使用仅用了10天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图源:newtelegraphng)亚投行高级媒体负责人AliceLo在2月10日对时代财经独家表示,此次投资将是亚投行首次投资紧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领域。而关于贷款项目的具体详情和款额,亚投行正与中国政府进行积极磋商。AliceLo还表示,亚投行期待与其他多边发展银行、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合作投资,以支持中国和其他亚投行成员国提高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并期待此次投资会产生“全球性影响”。硬件、软件水平亟待提升对亚投行透露的紧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相关问题,时代财经2月10日采访了中欧卫生管理和政策中心主任、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执行理事长蔡江南。据其介绍,与常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同的是,紧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往往是应对紧急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比如流行病、传染病、细菌和病毒感染等。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全中国卫生事业总支出达到57998.3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28.3%,社会卫生支出占43.0%,个人卫生支出占28.7%,卫生总支出占GDP百分比为6.4%。相比之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6年全世界国家平均卫生总支出占GDP百分比约为10%,而当时中国的卫生支出占GDP百分比约为4.98%。2000年至2016年全世界国家平均卫生总支出占GDP百分走势。(图源:世界银行官网)数据显示,中国卫生事业的支出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相较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待提升。蔡江南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中国紧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在硬件和软件上一定程度的不足,而投资于这些方面显得意义重大。“具体来讲,紧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在硬件上包括实验室、研究设备、针对细菌或病毒的检验设备以及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战略物资储备。”蔡江南指出,这次疫情中,很多地方都了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缺少最基本的防护服、口罩和检验设备等,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抗击疫情的能力,“如果分地区设立公共卫生物资储备中心,这种情况应该就可以避免。”此外他还指出,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基层的检验设备十分短缺,这些检验设备目前主要依靠医院支持,缺乏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支持。因此,在蔡江南看来,建立系统性的公共卫生物资、疫情信息交流中心也十分重要。此外,蔡江南还认为,在这次疫情中,很多基层人员在面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上还有改进的空间,而这涉及到紧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软件配套。“软件上主要是对人的投入,比如对于老百姓线下的科学知识的普及、线上教育、线上培训。”蔡江南还指出,各级政府官员、执法人员和媒体都需要进行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和教育,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投入。首笔紧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资虽然顶着“亚洲”的名字,但自201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的亚投行已经吸纳了来自六大洲的102个成员国,投资总额近100亿美元。此次亚投行在中国应对新冠病毒疫情的攻坚时刻伸出了援手,除了准备通过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贷款来支持中国外,亚投行还组织员工捐款购买医疗设备。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2月10日的公告中表示,“来自50多个国家的人们在亚投行工作,我们都把中国当作家园。在这种流行病的全部影响仍然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希望以中国居民的身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阻止其传播。”时代财经2月10日联系亚投行总部时得知,由于亚投行总部位于北京,所有总部人员目前均处于在家办公的状态。据时代财经了解,亚投行的此次贷款是亚投行向中国提供的第三笔贷款,也是亚投行首次投资紧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亚投行于2018年3月对中国的首笔投资用于在北京建设覆盖大约510个村庄、连接约21.675万户家庭的天然气输送管网工程,整体项目预计2021年完工。该项目贷款金额为2.5亿美元,预计每年可为北京减少65万吨标准煤的使用。第二笔则是2019年12月的天然气工程投资,预计将每年减少约1190万吨煤炭的使用,通过大量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量,帮助改善区域空气质量。雾霾中的北京。(图源:CNN)根据《巴黎协定》框架,中国承诺在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亚投行认为,为实现这一目标,减少煤炭消耗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而减少煤炭消耗亦将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中国在致力于履行国际承诺的同时,也需确保天然气供应充足,尤其应该避免前几年曾出现的供暖期用气缺口严重的情况再次发生。在此背景下,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