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服用镇痛药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1-08-02 15:52:33

长期使用抗炎镇痛药,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的比例会增加。有消化性溃疡史(包括上胃肠道出血及穿孔史、单纯消化性溃疡史)和使用抗凝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糖皮质激素、低剂量阿司匹林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都是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

患者选择和使用抗炎镇痛药时应注意:

(1)首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价格适中的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及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和保泰松虽然抗炎作用强、但副作用亦大,而吲哚美辛只作为二线药,用于重症或其他药物无效的替代药物。

(2)先选一种药,逐渐加大剂量,待有效后逐渐减量,使用2~3周后无效,可更换品种。

(3)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需长期服药者,应选择维持疗效较长、副作用较少的药物,如布洛芬、舒林酸、萘丁美酮、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等。

(4)肾功能低下者可选择尼美舒利、舒林酸等。

(5)正在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很少与抗高血压药产生相互作用的舒林酸。

(6)消化性溃疡患者,可选用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等。

(7)腰、关节、韧带等急性扭伤肌肉异常紧张、肌肉劳损及肌腱炎等患者可选用氯唑沙宗。

(8)早期骨关节病患者可选用氨基葡萄糖,以阻断关节炎的病理过程,防止疾病进展。

在国内,抗炎镇痛药的销量仅次于抗感染药物,排名第二,成为引发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因素,这情况引起了越来越多医学界人士的警惕,但大众的关注度非常不足,在选择和使用抗炎镇痛药的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例如:

(1)疼得受不了再吃药易致疼痛反复。

牙疼、头疼、感冒、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很多人一旦遇到这些疾病,会先到药店买药,自己治不好了再去医院。

亚洲首个针对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用药习惯的调查显示,60%的患者都在自行使用止痛药。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0%的人出现疼痛、感冒等不适症状时,会自行买药治疗。

专家呼吁,不要忽视抗炎镇痛药的副作用。专家们指出,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存在误区,大多是能忍则忍,实在忍不住了就去买止痛药。其实,现在提倡超前镇痛的理念,即在疼痛发生的初期应用药物,但很多病人都是等到很疼了再用药。人的中枢神经里有一个超敏反应,对于同样的刺激,疼痛的发生会更大。反复疼痛会产生疼痛构建,导致免疫力低下,同时,急性疼痛还会变成慢性疼痛

(2)常吃OTC镇痛药会引发胃出血。

滥用止痛药的另一大害处是对胃肠道的损害。如果病人不习惯自己买药,有了病就来医院,问题还不是很大,现在医生大部分会在开处方时,询问患者有无胃肠道疾病。但让医生担忧的是,很多人出现疼痛并不是先来医院。

在抗炎镇痛药中作用最强的是甾体激素类药物,即肾上腺皮质激素。化学结构不是甾体类的抗炎药,被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有百余种之多,我们常用的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等都在其中。这一类药可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单次或多次使用时,胃肠道出血、穿孔风险高达4.7倍;健康人服用两周,会导致68%~75%的人发生小肠炎症或糜烂。非处方药中的抗炎镇痛药,长期服用会有胃肠道风险,公众这方面的知识还需加强。

消化专科医生经常会看到,很多患者因使用阿司匹林不当引起严重的胃肠道问题来就诊。曾有医生对2004~2005年住院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调查发现,1/3的患者都是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特别是阿司匹林诱发的消化道出血,而且患者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对生命的威胁大。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病史,曾经单次或多次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其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8倍。美国有调查显示,每年因为抗炎镇痛药引起的消化道溃疡而住院的患者有10万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