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新手必看健身常识,看懂了再去健身,避开健身盲区

发布时间:2025-11-17 06:18:24

健身房里总能看到一些新手朋友,要么对着器械手足无措,要么练得满头大汗却不见效果。其实健身就像学开车,不掌握基本操作就上路,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事故。今天就来说说那些健身教练不会主动告诉你,但每个新手都该知道的“潜规则”。

一、健身前必须搞懂的四个概念

1、RM值不是重量单位

很多人以为10kg×12次就是RM值,其实RM是指“最大重复次数”。比如12RM是指你最多能做12次的重量,这个数字会随着训练水平变化。

2、体脂率和体重的关系

体重秤上的数字会骗人,肌肉比脂肪密度大。可能体重没变但腰围小了,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减脂。

3、力竭不等于有效

练到器械都拿不动不一定是好事,过度疲劳反而影响肌肉修复。每组保留1-2次的余力更科学。

4、泵感不是唯一标准

肌肉充血发胀的感觉很爽,但这不是衡量训练效果的唯一指标,要关注动作质量而非单纯追求泵感。

二、新手最容易踩的三大坑

1、盲目模仿网红动作

那些高难度动作往往需要多年训练基础,从最基础的深蹲、卧推学起才不容易受伤。

2、迷信“局部减脂”

没有练哪瘦哪的说法,脂肪消耗是全身性的。与其做100个卷腹,不如好好做有氧运动。

3、过度依赖护具

腰带、护腕等装备用多了会削弱自身肌肉保护功能,除非大重量训练,否则尽量徒手完成。

三、健身房生存法则

1、器械使用礼仪

用完记得卸片归位,组间休息别占着器械玩手机。遇到高峰期,可以主动询问能否交替使用。

2、私教课选购技巧

先体验再买课,选择有国职认证的教练。别被“买越多越便宜”的话术忽悠,先买12-24节试试水。

3、训练记录的重要性

准备个小本子记录每次的训练内容、重量和组数,这样才能清晰看到进步轨迹。

四、必须掌握的自我保护知识

1、正确呼吸方式

发力时呼气,还原时吸气。特别是做大重量时,憋气容易导致血压骤升。

2、疼痛预警信号

关节刺痛要立即停止,肌肉酸痛是正常的,但如果是锐痛或持续三天以上就要警惕。

3、训练后放松

花10分钟做静态拉伸比多练一组更重要,能有效减少延迟性肌肉酸痛。

健身不是比谁流的汗多,而是比谁更懂身体。那些练得又好又不受伤的人,都是先把原理吃透了才开始行动的。记住,健身房最贵的不是年卡,而是因为错误训练付出的健康代价。现在放下手机,带着这些干货去开启你的科学健身之路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