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肚子疼通常与运动强度过大或呼吸方式不当有关,少数情况下可能由胃肠疾病引起。主要有热身不足、饭后立即运动、呼吸紊乱、胃肠痉挛、慢性胃肠炎等原因。
1、热身不足
运动前未充分热身会导致内脏器官供血不足。突然剧烈跑步时,横膈膜和内脏韧带受到牵拉,可能引发右上腹或左上腹钝痛。建议跑步前进行10分钟动态拉伸,重点活动腰腹和髋关节,逐步提升心率后再开始正式训练。
2、饭后立即运动
进食后胃肠需要大量血液参与消化。此时跑步会使血液流向肌肉,导致胃肠缺血性疼痛。高脂高蛋白食物需更长时间消化,建议餐后间隔2小时再运动。若必须餐后运动,可选择低强度快走而非跑步。
3、呼吸紊乱
浅快呼吸会使横膈膜频繁抽搐,刺激腹腔神经丛产生绞痛感。跑步时应保持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节奏,用腹式呼吸代替胸式呼吸。冬季跑步可用舌抵上颚的方式预热冷空气,避免冷气直接刺激胃肠。
4、胃肠痉挛
运动时肠道蠕动加快可能引发阵发性绞痛,常见于饮用含糖饮料后运动的人群。这与肠道渗透压改变有关,建议运动前1小时避免高糖饮食。出现痉挛时应立即减速,用手顺时针按摩脐周缓解症状。
5、慢性胃肠炎
存在胃炎或肠易激综合征的人群运动时疼痛概率更高。这类疼痛多位于中上腹,可能伴随灼烧感。需要避免空腹运动,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
日常应注意记录疼痛发生时间与饮食关联性,选择透气性好的运动服装避免腹部受凉。长期反复腹痛者需进行胃肠镜检查,排除溃疡等器质性疾病。运动后可饮用温水补充水分,避免立即进食刺激性食物。建议从低强度间歇跑开始训练,逐步适应后再增加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