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抽了动脉血通常意味着需要检测血气分析、电解质或特定疾病指标。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评估呼吸功能、酸碱平衡及氧合状态,常见于重症监护、手术前后或呼吸系统疾病诊断。
动脉采血与常规静脉采血不同,其操作难度较高且需专业医护人员执行,主要用于获取更精准的生理数据。动脉血氧分压能直接反映肺部氧交换效率,二氧化碳分压可判断通气功能,酸碱度和电解质数据对急症处理具有指导意义。常见检测项目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值、血糖即时监测等,这些指标对休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急危重症的诊疗至关重要。采血部位多选择桡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操作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采血后需加压止血防止血肿形成。
少数情况下动脉采血可能用于特殊检查,如遗传代谢病筛查、某些中毒病例的毒物浓度检测。对于新生儿,动脉血可辅助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极少数医疗研究项目可能通过动脉血获取特定生物标志物,但这类操作需符合伦理审查标准。动脉穿刺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淤青或短暂痉挛,罕见情况下可能发生神经损伤或假性动脉瘤,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采血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肿胀、剧烈疼痛或肢体麻木,需立即就医。日常需关注基础疾病控制,如慢性肺病患者应规律监测血氧,糖尿病患者需定期复查血糖。动脉采血属于有创操作,但必要时的检测数据能为临床决策提供关键依据,患者无须过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