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是查什么病
发布时间:2025-05-17 08:00:58
发布时间:2025-05-17 08:00:58
凝血四项检查主要用于筛查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可诊断血友病、DIC、肝病等疾病。
血友病属于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APTT指标显著延长。患者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采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如输注重组凝血因子Ⅷ拜科奇、凝血酶原复合物普舒莱士或新鲜冰冻血浆。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关节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为PT、APTT延长伴FIB降低。病因包括严重感染、恶性肿瘤,需紧急处理原发病。治疗采用肝素抗凝如低分子肝素钙、补充凝血因子冷沉淀及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动态监测血小板和D-二聚体变化。
肝硬化患者PT延长与肝脏合成功能下降相关。需结合肝功能检查,治疗包括保肝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K1注射改善凝血功能。严重者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预防出血。
服用华法林者需定期检测PT/INR值,目标范围2-3。过量出血时用维生素K1拮抗,严重出血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需监测抗Xa活性或稀释凝血酶时间。
手术前凝血四项异常可能提示潜在出血风险。APTT延长需排查狼疮抗凝物,TT延长注意肝素污染。根据异常项补充相应凝血因子,必要时推迟手术。急诊手术可输注血小板或冷沉淀应急处理。
凝血异常患者日常需增加维生素K丰富食物菠菜、西兰花,限制高脂饮食影响抗凝药效。适度进行游泳、散步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磕碰受伤。定期复查凝血功能,服用抗凝药物者需记录出血症状,携带医疗警示卡。术后或创伤后需加强伤口观察,异常出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