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0-11 15:44:0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包括血小板计数过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等。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做相关检查,由医生进行明确诊断。具体介绍如下:

1、血小板计数过低: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过程中,大量血小板被激活并释放出血小板因子,导致血小板消耗过多。同时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酶的生成也会加速血小板消耗。血小板计数是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2、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值3秒以上,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异常的指标。延长可能是由于血浆中存在抗凝物质,如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物质增加。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转化成凝血酶,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1.5g/L。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重要的凝血因子,减少表明凝血系统的异常。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过程中,大量纤维蛋白原被消耗并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这些单体进一步聚合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

4、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被大量消耗并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这些单体进一步聚合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这些多聚体在血液中积累,导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浓度升高。FDP的检测也是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5、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如果血浆中带有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或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加入硫酸鱼精蛋白后,可使其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这时候就可以判断为阳性。

还可能需要结合D-二聚体水平是否升高、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是否缩短等进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感染,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