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血液或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升高为特征的疾病,可能由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或特发性原因引起。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主要参与机体对抗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当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超过0.5×10⁹/L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轻度升高常见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打喷嚏等症状。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病、钩虫病也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常伴有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可引起多器官受累,表现为哮喘、鼻窦炎和周围神经病变。血液系统肿瘤如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会导致持续升高,可能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因不明,但可能引起心脏、肺部等器官损害。
出现不明原因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升高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结果判断病因,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穿刺、影像学等进一步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寄生虫感染需驱虫治疗,过敏性疾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组胺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血液系统肿瘤需化疗或靶向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