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规体检建议持续到18岁,不同年龄段体检频率和项目需根据生长发育特点调整。
新生儿期至3岁阶段建议每年体检2-4次,重点监测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及疫苗接种情况。此阶段需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髋关节发育筛查、听力视力筛查等专项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测可发现贫血等常见问题。1岁前尤其需要关注大运动发育里程碑,定期测量头围可早期发现颅脑发育异常。
3-6岁学龄前期保持每年1-2次体检,增加口腔检查、视力屈光筛查及尿常规检测。此阶段需重点评估语言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骨密度检测可了解骨骼发育状况。部分医疗机构会进行铅含量筛查以排除环境重金属暴露风险。
6-12岁学龄期儿童每年应完成1次全面体检,重点加强脊柱侧弯筛查、性早熟评估及心理健康筛查。建议在此阶段开展血脂血糖检测以预防代谢性疾病,通过肺功能检查可早期发现哮喘等呼吸系统问题。生长发育曲线图追踪能直观反映身高体重增长趋势。
12-18岁青春期建议每年体检1次,需增加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等内分泌检查。此阶段要重视血压监测和营养状况评估,心理行为量表筛查有助于识别青少年抑郁焦虑等问题。女孩初潮后需开展妇科超声检查,男孩则应关注睾丸发育情况。
儿童体检应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检查项目,存在慢性疾病或发育异常的儿童需增加随访频率。家长应妥善保管历年体检报告以形成连续健康档案,体检发现异常指标时应及时到专科门诊复查。日常注意观察孩子的饮食睡眠状况和精神状态,培养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习惯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