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新知 > 关节肿成“馒头”?中医调理痛风,赶紧收藏!

关节肿成“馒头”?中医调理痛风,赶紧收藏!

时间:2025.11.20 16:01 作者: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

中医治疗痛风以整体调理为核心,通过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补肾等方法,结合中药内服、针灸、推拿、外敷及饮食调理,实现标本兼治。以下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及日常调理四方面展开说明:

一、病因病机:湿热瘀阻是关键,脾肾失调为根源

中医认为,痛风属“痹证”范畴,其发病与湿热瘀阻、脾肾亏虚密切相关:

外因:过食肥甘厚味、饮酒无度,导致湿热内生,流注关节;或外感风寒湿邪,阻滞经络。

内因: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肾气不足,分清泌浊功能失调,尿酸排泄障碍。

病理过程:湿热瘀阻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关节红肿热痛;久病入络→痰瘀互结→痛风石形成;脾肾阳虚→关节冷痛、夜尿频多。

二、辨证分型:四类证型,精准施治

中医根据症状特点将痛风分为以下四型,治疗需“一人一方”:

1.湿热蕴结型

表现:关节红肿热痛,局部灼热拒按,伴口干口苦、小便黄赤。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剂:四妙散加减(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外敷金黄散消肿。

2.痰瘀痹阻型

表现:关节疼痛固定不移,痛风石形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方剂: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桃仁、红花、当归、陈皮),针灸取血海、丰隆穴。

3.脾肾阳虚型

表现:关节冷痛、遇寒加重,伴腰膝酸软、夜尿频多。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剂:济生肾气丸(熟地黄、山药、附子),艾灸关元、命门穴。

4.外感风寒湿邪型

表现:关节酸痛游走,恶风怕冷,遇阴雨天加重。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剂:防风汤加减(羌活、独活、防风),雷火灸温通经络。

三、治疗方法:内外兼修,综合调理

中医治疗痛风强调“内外兼治”,结合多种疗法提高疗效:

1.中药内服

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兼顾扶正。

常用药物:黄柏、苍术清热燥湿,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杜仲、淫羊藿温补脾肾。

2.针灸疗法

选穴: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阿是穴(疼痛点)。

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慢性期用平补平泻法,可配合电针增强镇痛效果。

3.推拿按摩

沿脾经、肾经循行部位点按,重点刺激太白、太溪穴。

关节肿胀处采用揉捏法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暴力操作。

4.中药外敷

急性期用金黄散醋调外敷,慢性期选用桂枝茯苓膏温经通络。

皮肤过敏者需先小面积试用,溃烂处禁用。

5.饮食调理

忌口: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酒精、含糖饮料。

推荐:薏苡仁、冬瓜、赤小豆利湿,车前草代茶饮利尿,脾胃虚寒者慎用寒凉食材。

四、日常调理:预防复发,长期管理

痛风患者需建立健康管理意识,从生活方式入手预防复发:

运动: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改善气血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关节负担。

作息:避免熬夜耗伤肾气,保持规律作息。

保暖: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居住潮湿环境。

监测: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中药调理需持续3-6个月以上。

就医:急性发作期及时就医,关节畸形或肾功能异常需中西医结合治疗。

痛风不是‘不治之症’,但需要科学的认知与坚持的调理。中医的智慧,在于‘治未病’——在疼痛未发时调理体质,在尿酸未高时预防结晶。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在被痛风困扰,不妨转发这篇推文,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的解决方案。从今天起,管住嘴、迈开腿、按对穴、喝对汤,让关节重新‘自由呼吸’!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酒后头痛、手麻?别以为是“喝多了”!你的血管可能已“千疮百孔”

下一篇: 关节痛不用忍!武汉国医堂中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护关节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