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灌水的几个关键期

发布时间:2025-05-12 14:08:38

玉米灌水的关键期包括播种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合理灌溉可显著提高产量。

1、播种期:

播种期土壤湿度不足会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此时需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采用沟灌或滴灌方式,每亩用水量约20-30立方米。沙质土壤需增加灌溉频次,黏土则需控制水量避免板结。

2、拔节期:

植株快速生长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25%。土壤含水量低于55%会抑制茎秆发育,建议采用喷灌方式,每周灌溉1次,每次水量控制在35-40立方米/亩。结合追施尿素10公斤/亩效果更佳。

3、抽雄期:

此阶段缺水会导致花粉活力下降,影响授粉。田间持水量需维持在70%-80%,高温天气需早晚各灌溉1次,采用微喷灌可降低田间温度。注意避免积水引发病害。

4、灌浆期:

籽粒形成关键期需充足水分,缺水会造成秃尖减产。保持土壤湿度65%-75%,每7-10天灌溉1次,水量30立方米/亩。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提升灌浆质量。

5、成熟期:

乳熟期后需逐步减少灌溉,土壤含水量控制在50%-60%促进籽粒脱水。收获前15天停止灌溉,防止籽粒含水量过高影响储存。采用隔行灌溉可节约用水20%。

玉米全生育期需水500-800毫米,除科学灌溉外,建议播种前深翻土壤30厘米增强保水性,生育中期覆盖秸秆减少蒸发。搭配施用腐熟有机肥3吨/亩可改善土壤结构,干旱地区可选择抗旱品种如郑单958。田间管理时注意观察叶片卷曲度等缺水征兆,采用土壤墒情仪精准监测,实现节水增产双重目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