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疫苗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发布时间:2025-04-27 16:47:09
发布时间:2025-04-27 16:47:09
戊肝疫苗于2012年在中国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主要针对16岁以上易感人群。
戊型肝炎病毒HEV在1983年被首次分离鉴定,其引发的急性肝炎在发展中国家高发。中国科学家历经十余年攻关,基于基因工程重组技术成功研发疫苗,2011年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次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该疫苗采用HEV衣壳蛋白pORF2作为抗原,对1型和4型病毒有效。
重点推荐畜牧从业者、疫区旅行者、慢性肝病患者及育龄妇女接种。畜牧工作者接触动物粪便风险高;育龄妇女感染后病死率可达20%;慢性肝病患者重叠感染易致肝衰竭。免疫程序为0-1-6月三剂次,抗体阳转率超98%。
接种后4.5年内保护效力达93%,抗体持续时间可达10年以上。临床试验显示,接种组未出现戊肝病例,对照组发病率约1.3%。疫苗对孕妇的安全性数据仍在收集中,目前暂不建议妊娠期接种。
发热期、急性疾病期应暂缓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红肿15%、低热5%,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需与其他疫苗间隔14天以上,避免免疫干扰。完成全程接种后无需加强免疫。
目前仅中国和巴基斯坦批准使用,欧美国家尚未普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疫苗纳入戊肝高流行区免疫规划。2023年数据显示,我国累计接种超2000万剂次,显著降低戊肝发病率。
日常预防需结合饮食卫生管理,避免生食贝类、未煮熟的猪肉;接触生肉后彻底洗手。慢性肝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保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疫区旅行者可提前2个月完成疫苗接种程序,配合使用瓶装水、分餐制等防护措施。出现黄疸、乏力等症状需及时检测HEVIgM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