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五轮学说

发布时间:2021-09-02 17:54:19

眼受血营养才能维持视觉,而心主血脉,若心气不足,则视物昏花。心藏神,目为心之外窍,故人的精神活动,也都会反映于眼。肝藏血,开窍于目,其精气上通干眼,故肝气条达,肝血充沛,则目得所养而行视物辨色之职。牌为后天之本,营血精气皆赖以化生,故脾虚则目失所养而视物昏暗。肺主气而朝百脉,气血流畅则眼目精明。肾藏五脏六腑之精·精生髓,脑为髓海,故肾精充沛则髓海丰满,思维灵巧,目光敏锐。六腑与五脏互为表里,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脏病及腑,腑病及脏,故眼与五脏六腑关系都极密切。当某一脏腑偏盛偏衰,精气不能上输,或脏腑受邪,邪随经脉上冲于目,皆可导致眼疾;相反,眼病时也往往出现全身证候。故在眼病治疗上,除局部用药外,常须根据脏腑盛衰辨证施治,方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2.眼与经络的关系

上述眼与脏腑间的联系,主要依靠经络为之贯通。在十二经脉中,除肺,脾、肾、心包经与眼间接发生联系外,其余八条经脉均起止或分布于眼部或其周围。在奇经八脉中,督、任、阳跃、阴跞、阳维诸脉,亦起止或循行于眼之附近。不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都可通过经脉而反映到眼及其附近有关经脉循行的所在部位上,故可根据症状部位,推断疾病起于何脏何腑或其所属经络,而作为疾病之诊断治疗的依据。

3.五轮学说简介

五轮指眼之5个部分,轮喻眼珠形圆而转动灵活,有如车轮.

(1)肉轮:位在胞睑,内应于脾,其疾常与脾胃有关.

(2)血轮:位在两眦,内应于心,其疾常与心或小肠有关。

(3)气轮:位在白睛,内应于肺,其疾常与肺和大肠有关。

(4)风轮:位在黑睛,内应于肝,其疾常与肝胆有关。

(5)水轮:位在瞳神,内应于肾,其疾常与肾或膀胱有关。

二、眼科辨证概要

1.辨内外障

(1)外障:乃指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等部位之病变。多因六淫外袭或痰湿积滞、外伤所致,外显及自觉症状较为突出(如患眼热、疼痛、羞明、沙涩、流泪、红赤、肿胀、多B、翳膜、胬肉等),一般多属有余实证。(2)内障:乃指眼外观证候不显而内有蒙蔽之瞳神病变。多为脏腑经络失调,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眼常外观端好,或间有瞳仁形色改变。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或视觉异常(如视物昏滕、眼前黑花、萤星满目、蛛丝飄舞、视物变形、入夜目盲等)。病之初起,或实或虚,或虚实兼挟,后期则多属虚证。

2.辨证候

(1)红肿:胞睑肿胀而稍红痒流泪者,多属风邪初起;红肿坚硬,灼痛明显者,乃脾胃热盛;皮肤红肿麋烂者,乃湿热蕴蒸;虚浮肿胀,皮色光亮而无痛痒者,多系脾肾阳虚,水气上凌;紫硬胀痛而喜冷敷者·为热结血瘀,喜热熨者,为寒凝血滞。

白睛暴赤,浮肿疼痛,灼痒眵多者,为肺经风热;淡红持久不退,痒涩,迎风流泪者,为阴虚夹风;浮壅状如鱼泡者,乃肺气不利;抱轮红赤,羞明流泪者,为肝胆实热;羞明流泪轻微者为阴虚火旺;抱轮红赤,色暗不鲜者,多兼瘀滞。

(2)痛痒:暴痛多实,久痛多虚;痛而躁闷为肝气郁结;痛而畏冷,时泛清涎,为脾胃虚寒;红赤肿痛而二便不利,为实火内识,微痛微红,干涩不适,为津液耗损或水亏血虚;赤痛胞肿而多眵泪,为凤热壅盛;痛而拒按,喜冷敷者,为实为热;喜按得热则舒者,为虚为寒;昼痛者属阳,夜痛者属阴;痛如针刺持续不息,为火有余;隐隐而痛,时痛时止,为正虚邪留,阴虚火旺;痛连嫩项后项者,属太阳经受邪,痛连颗额者,为少阳经受邪,痛连前额鼻齿者,属阳明经受邪。

眼痒属风。迎风痒极,目赤肿痛者,为风热外袭,痒涩兼作,微红不痛,时作时止者,为血虚生风;目病将愈而痒者,为血气渐复。

(3)眵泪:眵多而硬结为肺经实热,眵多而稀薄为肺经虚热;眵多而稠黄若脓,为热毒湿困,眵泪胶粘多为湿热壅盛。

迎风流泪,胞脸敬肿而痒者,多属风盛;冷泪常流,多属气血亏虚;热泪如汤,多属肝经实热;胀痛泪下,为肝经虚热;目昏流泪,多属肝肾两虚,(4)翳膜:出自黑睛本身之混浊称翳,发自白睛而后侵及黑睛者为膜。

凡黑睛混浊初起,色灰白或黄白,边缘不清,具有发展趋势者,为新翳:目疾好转遗有疤痕·边缘清晰,无发展趋势,是为老翳。翳点乍起乍退,白晴红赤;眵泪胶粘者,多属湿热郁结;若兼红赤隐隐,沙涩不舒而无眵泪者,多属肺阴不足或气血两虚。翳色灰白,形如秤星,或聚或散,或连缀成串,多属外感风热;翳色黄嫩,状如凝脂,白睛混赤,头目剧痛者,为肝胆火炽。

膜之赤丝密集者为赤膜,多为肺肝火盛,脉络瘀滞;其赤丝不显者为白膜,多为肺阴不足所致。

(5)视觉;视物不清而眼部红赤,灼热剧痛羞明流泪者,多属外感风热兼肝胆火炽。眼前黑花茫茫,云雾动荡,初病多属湿热上熏,日久者多属肝肾不足。目光暗茨,视物渐昏而眼无外候者,多为精血不足或肝肾两亏;眼外观端好而暴盲者,多属肝气郁结,肝火上炎或脉道瘀阻,玄府闭塞。

三、眼病的治疗

眼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故对眼病之治疗,一方面应根据局部表现,按脏腑分属理论结合八纲辨证,用内治法调整脏腑功能或攻逐病邪。另一方面,也可用外治法直接治疗局部病变,收到内外配合相得益彰的疗效。

1.内治法

除根据辨证施治原则,可灵活采用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祛湿利水,化痰软坚、补益肝肾,滋阴降火、平肝潜阳、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活血化痰,及止血诸法外,尚有退翳明目一法,乃治疗眼病之特有立法。本法主要适用于邪气初退或邪气消退不久之黑睛翳障。一般邪气正盛,黑睛病变正在进展时,当以祛邪控制病情为重;待赤痛翳障诸症稳定或开始减退时,即应配合运用退翳一法;病至后期,赤痛已经减轻或消失者,则以退翳明目为主,如正气已虚,宜酌加益气养血或滋补肝肾等扶正之品。退明目药多属祛风清热平肝之类,如蝉蜕、蛇蜕、木贼、白蒺藜、菊花、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草决明、秦皮、夏枯草、石决明等,皆可酌情选用。

2.外治法

(1)局部用药:将药物制成粉剂、水剂或膏剂,点滴或涂于结膜囊内,或将药物煎水熏洗患眼(洗液须仔细过滤去渣,温度一般以微温为宜,避免烫伤)。

(2)物理治疗:热敷能散瘀、消肿、止痛,冷敷能清热、定痛,止血。(3)针灸治疗:除传统针刺艾灸(灸法面部穴位慎用,眼周禁用)外,尚可运用电针、耳针及穴位注射等,选用穴位宜按辨证眼周与远端穴互相配合,手法按虚实而行补泻,操作细心,勿伤眼球或引起眼眶内出血及其它意外。

(4)手术:一些根据古法加以改进的中西医结合手术方法,如翼状胬肉切除烧灼术、白内障针拨术、白内障针拨套出术等,均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