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发作前,身体3个部位可能发“硬”,早发现或可保命!

发布时间:2024-09-23 19:14:41

42岁的王女士,就诊时表示早上起来感觉左侧肢体有些麻木无力,于是来到医院检查。

医生询问病史时,王女士告知在5年前曾患过一次脑梗死,当时经过治疗后恢复得还不错,但仍遗留了一些轻微的肢体活动不灵活的症状。医生为其进行头颅CT和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右侧大脑半球急性脑梗死,脑部血管存在多处狭窄。根据王女士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复发性脑梗死,需要住院治疗。

入院后,医生为其进行了综合治疗,包括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改善脑循环药物以及配合康复训练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女士的病情逐渐稳定,肢体无力的症状也有所改善。

医生提醒,脑梗死反复发作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严重后果,甚至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出院后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预防脑梗死的再次发生。

脑梗死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疾病,在各类卒中患者中占比很高。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病情严重程度因血栓的位置和大小而异。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虽然脑梗死发病突然,但并非毫无征兆,身体的一些变化可能是脑梗的预警信号,当身体以下三个部位出现异常时,要格外警惕,可能是脑梗即将来临。

身体这三个部位出现异常,警惕脑梗

一、舌头不灵活

当舌头感觉不灵活,说话不流畅、吐字不清时,要小心这可能是脑梗死的前兆。因为舌头的运动和感觉受大脑控制,当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血流减缓、血液黏稠度增加时,舌静脉的血液循环会变差,从而刺激舌神经,导致舌根发硬、说话不清。此外,如果脑梗早期脑部缺血缺氧影响到吞咽功能,还可能出现喝水呛咳、吞咽困难、流口水等症状。如果患者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者吸烟等情况,更要提高警惕,最好及时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具体建议:如果发现舌头出现异常,要尽快去医院检查,不要拖延。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脑梗患者面部异常

当有脑梗发生的可能时,大脑由于血管堵塞会处于缺氧、缺血状态,这很容易影响脑部神经,进而影响面部神经。大部分脑梗患者会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中枢性面瘫症状。当面神经受损后,面部会出现发麻、僵硬,肌肉失去控制,感觉异常,一侧面部麻木,感觉减退,触摸不灵敏,还可能嘴巴向一侧歪斜,无法正常控制面部表情。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具体建议:平时要注意观察面部变化,如果发现面部异常,要及时就医。要注意保暖,避免面部受凉,减少脑梗的诱发因素。

03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会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如果受损的动脉内皮脱落,容易形成血栓,血栓随血液循环可能到达身体各个部位,在脑部、肺部和心脏等部位最容易引起栓塞,从而增加脑梗的发生几率。患有缺血性脑病的患者,在脑梗发病前或早期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如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像有小虫子在爬,可能从手指、脚趾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肢体力量减弱,拿东西不稳,走路向一侧偏斜,严重时可能无法抬起肢体。

具体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关注动脉硬化的指标,如血脂、血压等。如果发现动脉硬化,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

脑梗并非突然发生,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脑梗虽然发作突然,但病因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与以下因素关系密切。

1、不良饮食习惯

喜欢吃高盐、高油、辛辣或加工食品等,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对身体造成很大危害。大量盐分进入人体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高油和辛辣食物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加工食品中可能含有一些对血管不利的成分。这些都会增加脑梗的风险。

具体建议:调整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盐、高油、辛辣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2、吸烟酗酒

吸烟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血管动脉硬化,促进血栓形成。过度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增加脑梗的风险。经常吸烟、酗酒的人,脑梗死的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很多。

具体建议: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的损害。如果很难一下子戒掉,可以逐渐减少吸烟和饮酒的量。

3、长期熬夜

长期熬夜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血压波动,血液黏稠度增加,还可能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增加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的风险。长期熬夜还会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进而增加脑梗的风险。

具体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避免熬夜。如果因为工作等原因不得不熬夜,要注意在熬夜后及时补充睡眠,调整身体状态。

4、肥胖

肥胖是脑梗死的重要诱因之一,会导致体内糖、脂肪代谢紊乱,增加脑血管硬化和血管壁脂质沉积的风险。肥胖患者往往还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具体建议: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减肥。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5、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不动的人,身体血液循环会变慢,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长期久坐不动的人患脑梗死的风险比经常运动的人高很多。

具体建议:增加运动量,避免长时间久坐。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站起来活动一下,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

三、脑梗急救措施

1.快速判断与呼救:使用简单的方法快速判断是否为脑梗发作。观察患者是否有面部不对称、手臂无力下垂、言语不清等症状,如果有,应高度怀疑脑梗。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送医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具体建议:平时可以学习一些脑梗的识别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判断并采取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平放在地上,头部稍微抬高,确保呼吸道畅通。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患者,以免加重脑部损伤。如果要将患者送往医院,动作要平稳、缓慢。如果患者呕吐,应让其处于去枕仰卧位,抬高下颌,头偏向一侧。取出假牙,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在患者意识不清或吞咽困难时,不要喂食喂水,以免窒息。

具体建议: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处理患者的呼吸道问题。

3.心肺复苏: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意识不清,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为医护人员到来争取时间。

具体建议:学习心肺复苏的方法,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实施。

4.服药或吸氧:如果家里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且患者没有相关禁忌症,可以在急救人员指导下让患者嚼服。如果家里有氧气瓶或氧气袋,可以为患者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

具体建议:了解一些常用的急救药物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使用。

5.防止舌后坠:如果脑梗患者发生抽搐,应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昏暗,用压舌板或勺子等压迫舌头,防止咬伤舌头或发生舌后坠。

具体建议:在患者出现抽搐等紧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措施。

6.其他:入院后,患者需要立即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和心脏监测。如果患者体温超过38℃,应给予退热治疗。此外,患者需要控制血压和血糖,以便进行后续治疗。

温馨提醒:脑梗的急救时间窗非常短暂,一般在发病后的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佳。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争取在时间窗内接受治疗。

本文主要讲述了脑梗死的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及急救措施。症状包括舌头不灵活、面部异常和动脉硬化等;发病原因有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酗酒、长期熬夜、肥胖和缺乏运动等;急救措施包括快速判断与呼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服药或吸氧、防止舌后坠等。提醒患者要注意预防脑梗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发病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