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疖子不要挤 或可引起颅内感染

发布时间:2014-05-26 15:23:21

疖子是夏天常见的皮肤病,又称“热疖头”或“疔疮”,是皮肤上的毛囊因细菌感染而发炎、化脓所引起。有不少人起了疖子以后喜欢将其挤破,以为这样可以快点好,对此医生提醒:凡是疖子尤其在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子严禁挤压。

警告:危险三角区,疖子不能挤

29岁的陈先生就是因为挤鼻子上的疖子后出现鼻尖红肿、发烧、头痛等症状的,不得不到医院就诊。他跟医生说,前几天鼻尖上长了一个红红小硬结,用手碰有些痛。过了一天,疖子上冒出了一个小脓头。于是他就用手把这个疖子用力一挤,挤出来了脓液和血液,他以为这样做就没事了。不料到了晚上,陈先生不仅鼻尖依旧红肿、疼痛,还出现发烧、头痛等不适。

专家分析:在人的面部有一个危险三角区。这个三角区是指从鼻根部与两侧口角上方连线所构成的区域。这个区域静脉的构造与其他部位不一样,其他部位的静脉内都有静脉瓣可以控制回流入心脏的血液,而三角区内的静脉没有瓣膜,血液可以在血管内自下而上自由流通。因此,在三角区的静脉血在受到一定的压力时可以直接进入海绵窦和大脑。鼻疖子正是位于这个危险的三角区内。

疖子刚发生时,皮肤表面有硬块,触之疼痛。隔1~2天后,硬块出现红、肿、热,病人自觉局部疼痛加重。再过2~3天,中心部位可形成一个突出的黄色脓头,下面是略有波动感的脓液。这是由于细菌和人体白血球决战的结果,其中包括“战死”的细菌、“勇敢献身”的白血球、还有一些遭受“战争”破坏的坏死组织。而这时没有死亡的葡萄球菌正被白血球等“卫士”团团包围,正苦于不能突围。如果此时用力挤压疖子,欲把脓液挤出,结果则正好助细菌一臂之力,使细菌突破包围圈,很容易进入血流。

因此,当鼻尖、鼻前孔和上唇感染后,如果用手挤压,手上的细菌感染到鼻疖子上,就可能造成炎症扩散,细菌直接侵入海绵窦和大脑,引起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正确处理:先消炎,等待其成熟

在危险三角区长疖子,不同时期应给予不同的处理办法。

1、初起热敷——刚刚红肿初起时,可用热毛巾热敷局部,涂碘伏或金霉素软膏,以促使疖肿吸收。

2、快熟涂药——当疖肿快熟了(也就是摸着疖子不那么硬了),就可以涂鱼石脂软膏,这样可以使疖子尽早溃破。

3、成熟挑破——如果疖子已经成熟,并在表面出现黄白色小脓点时,可请医生用消过毒的手术尖刀或注射器针头轻轻挑开脓点排脓。有时脓液很黏稠,甚至形成脓性栓塞物,就应将脓栓拔除,以利于脓液的流出。然后涂上消炎软膏(如金霉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也可以每日用75%酒精清洁局部,一天两次。同时可酌情口服抗生素。

特别注意的是,切忌在疖肿的早期切开和挤压排脓。这是因为在疖肿早期,脓肿没有形成,切开后会出很多血,更容易导致炎症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