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习俗祭海 渔乡的别样风情
发布时间:2014-04-16 09:15:26
发布时间:2014-04-16 09:15:26
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春季旅游活动出行必备手册
据说早在春秋时期,先民们就将此日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以其洗浴,可避凶免祸。这期间,要聚众舞蹈,群起围猎,堵水网鱼,以庆万物更新。从气象角度看,谷雨,预示着大自然的雨水更加充沛,作为农耕为主的我国先民,早把这一节气作为农事的重要时节。而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历来认为,谷雨时节,百鱼上岸,是出海捕捞的吉日。为了祈求神灵庇佑他们的海上生产一帆风顺、鱼虾满舱,遂于每年出海的前一天,即谷雨节,向众神(龙王、海神娘娘)献祭,并举行各具特色的仪式。而我市沿海渔村的渔民在谷雨前后出海之际,所举行的祭拜仪式,其民俗风情更具地方特色。
谷雨这天,渔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至龙王庙、海神娘娘庙、大海边或者街头巷尾,欢庆节日。据曾在荣成石岛天后宫做过道士的徐元直老人(荣成市崖头小迟家村人)回忆,节日这一天,石岛天后宫里一早就要把神殿、庭院、戏楼等处打扫干净,并把天后殿里的“锏瓜钺斧朝天镫”等锡制仪仗搬出来,除去平时套着的丝织套子,擦得锃明瓦亮。然后,再把殿里的布幔、匾额摆布整齐。到时候,渔民们手捧肩挑着猪、羊、香烛等供品来到这里。道士们点燃当地商家或渔行老板捐献的烟花鞭炮,殿上钟磐齐鸣,众道士低眉颔首,诵读经文,香烟弥漫之中,人们顶礼膜拜,说不出的庄严神秘,道不尽的专注虔诚。
前来进香的人有本地的渔民,也有许多外地行舟路过的海客。但是不论南北东西,他们都可归于两大类:许愿的和还愿的。许愿者焚香膜拜后,俯首在地,嘴里喃喃地向海神倾诉心愿;还愿的上过香后,则取来去年许下的供品,燃放鞭炮,在伞盖旗幔的拥簇下大肆张扬。据说曾有一位南方渔民在石岛天后宫一次许下6对旗杆的大愿,第二年谷雨,他用一条大船专门从南方运来。那一天,天后宫人山人海,6对约10丈高的旗杆左右排列,12面杏黄大旗迎风飘扬,斗大的“天后圣母”字样高耸入云,无数信士翘首凝眸,心悦诚服。
这一天,也有到海边就近在沙滩上、渔船旁烧纸焚香,鸣放鞭炮,面海膜拜海龙王的。而在荣成石岛、俚岛等大码头,节日活动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延续时间长。除了庙里的活动以外,大街小巷,挤满了踩高跷、舞龙、耍狮子的人群,气氛比过年还要热闹。祭拜仪式的高潮在晚上。入夜,各个海口灯火通明。当地商家和渔行出面组织,向各行各业筹资举行盛大的“放海灯”仪式。仪式的规模类似于佛教的盂兰盆节。放海灯前,于宽敞处设置巨形香案,摆放祭品,焚香烧纸,并请僧道两众筑台诵经作法,同时向海里抛施舍———预先蒸好的小馒头。深夜,在低沉、苍凉的锣鼓声中,人们聚集在海边放焰火,抛施舍。焰火是自制的礼花,由铁屑、木炭和火药制成,俗称“泥墩子”。放焰火的同时,人们将自制的各式灯笼点燃,下面托一木板,放进海里。此时,海上灯火一片,随浪起伏,非常壮观。以后的几天,各村都要组织唱大戏,白天唱,晚上唱,最多的连续唱四五天,整个渔乡,沉浸在狂欢之中。
在荣成龙须岛、成山头一带,仪式大体相似,只是多了祭祀秦始皇的活动。秦始皇本是千古一帝,当地渔民世代相传,逐渐把他说成了主管一方海事的神灵,因此对他的祭祀除了沿袭臣民对君王的那一套外,再加上一种对神的虔诚,故而这里的祭拜活动在气氛上就显得尤为隆重。至于形式上的东西,反倒与别处相差无几。所以渔行在这一天要举行祭船、祭海、祭海神、犒劳渔民的活动。节前,渔行提供带皮蜕毛的肥猪一口,用腔血抹红,饽饽10个,营口高粱烧一缸,香烟鞭炮一宗。祭祀时,以渔行为单位,摆好供品,焚香鸣鞭,面海跪祭。祭毕,在沙滩上铺上门板,渔行老板及渔民席地而坐,共食祭余。大碗酒,大碗肉,划拳行令,直喝得天昏地暗。
与渔行老板的心态不同,渔民的母亲、妻子们的心情却相当沉重和宽容。她们希望自家的男儿们能平安无事,更希望肩负一家人生活重担的儿子或丈夫们,不要为生活而拼命。所以,在祭海后渔民临走之前,她们会默默地把一个用白面捏好蒸熟的小兔子揣进儿子或丈夫的怀里。这只小兔儿,倾注了母亲、妻子全部的爱和关怀。它的潜台词是:打不着鱼没关系,不用生气,咱怀里不还揣着小兔儿吗?海里不给吃的,咱山上找去,只盼你平安归来。由此可见,渔家妇女的爱心和博大胸怀,以及那时渔民受雇出海时,心中无奈与感伤交织的复杂心情。
新中国成立后,渔民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组织起来,办起了互助组、合作社,渔行失去了支配地位,谷雨节大规模的祭拜活动曾一度消失,但祭海聚餐的活动却有增无减,使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到了谷雨这天,渔民以生产队为单位,早早来到窝棚———堆放和修补船网工具的仓库,聚齐后一同登船,燃鞭张彩,把酒临风,其乐无穷———谷雨节从此真正成为渔民自己的节日。
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富裕起来的渔民将新文化、新观念、新思想渗透到这一活动中,使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但是,传统的形式还是没有改变,并且一代代传承下来。到了谷雨这天,凌晨时分就要起身准备,清晨时,大家早就把备好的供品,香纸,鞭炮安排妥当。大饽饽是妇女们提前几天就蒸好了的,头八印的大锅,一次只能蒸三个。抹了腔血的肥猪,是前一天宰杀的,整好形,挂上红彩,摆放在木板上。那香烛等供品都是上乘的好货色,也是提前到城里采购的。只见那道路上,卡车、轿车、商务车、三轮车、拖拉机,都披红挂彩,载着供品,打着彩旗,坐着众人,浩浩荡荡朝祭拜场地进发。那港口里的渔船,也是红旗飘扬,张灯结彩。到了吉时良辰,点燃烟花鞭炮,或朝拜神像,或朝拜大海,既庄严又神秘,十分专注与虔诚。
如今,谷雨祭海的民俗在沿海弥久愈盛,这极具渔家特色的乡土风情,每年都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早已成为民俗旅游的一大亮点。如果你在谷雨这天走进渔家,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渔民们都会用大盘的鱼虾,大碗的烧酒,热乎乎的炕头来招待你,让你尽情领略豪爽的渔家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