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需重点预防这些疾病 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发布时间:2021-09-16 14:43:22

7月上中旬合肥仍处于梅雨季节,潮湿闷热,中下旬还要面对高温酷暑,合肥市疾控中心提醒您,7月份市民重点预防新冠肺炎、食源性疾病、以霍乱为首的肠道传染病和高温中暑。

新冠肺炎

主要症状有对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是依旧存在感染风险。再次提醒市民,不能放松警惕、掉以轻心,特别是7月份正值暑假期间,家长与学生要避免前往存在境外输入的风险地区旅行放松。

预防措施: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近距离(小于1米)接触时佩戴口罩。

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加强通风消毒,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咳嗽、打喷嚏时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注意咳嗽礼仪。

对境外来(返)肥人员在入境时实行14天的集中隔离,接驳闭环转运后,继续实行7天的居家管理和7天的健康监测。

广大市民还要关注卫生部门新冠疫苗的接种告知,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食源性疾病

是借助食物传播的一组疾病,包括细菌性、动植物、毒素、化学性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有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部分病例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该病既可表现为个案散发形式,也可表现为暴发或集体性中毒的形式。

预防措施:

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做到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

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

要注意生熟分开、食物及时妥善地低温保存。

在外就餐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吃海鲜、涮羊肉等时,要彻底煮熟。

不吃腐烂的蔬菜、水果。饭菜吃多少做多少,如果吃不完要及时放入冰箱密封保存,如需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

若餐饮业或集体单位食堂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餐饮业或集体单位食堂要把好食品卫生关,提供清洁、卫生、合格食品,预防集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

7月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也是毒蘑菇生长的高峰期,尽量避免食用野生蘑菇。

感染性腹泻

夏季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本市极为常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泻次数一般一天3-10次以内,大便性状常见有稀便、水样便、粘液便等,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等不同症状或体征。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餐饮单位和家庭要把好饮食关。

个人要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把好"病从口入”关。

若一旦出现类似感染性腹泻病症状,应及时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高温中暑

是一种热平衡障碍或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由于人体大量出汗,水分丧失,导致电解质丢失,循环血量减少致使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肌肉疼痛,有的病人可出现高热等症状,严重者如患热射病可发生死亡。

预防措施:

一定要重视防暑降温,尤其高温下作业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补充含盐的水分,工作场所要加强通风降温,调整作息时间等。

年老体弱多病者要注意房间通风降温,劳逸结合,补充水分和营养等。

上班族和老年人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生活节奏,办公场所和家庭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7°C,相对湿度在50-60%;平时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以防感冒发生。

特别提醒,7月份是狗的情绪烦躁的季节,容易冲动伤人,且人们衣着较少,应注意与狗、猫等犬类动物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