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太乙堂梁院长:中医艾灸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所引发的烧心、反酸等不适症状,严重干扰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在众多治疗手段中,中医艾灸以其独特优势,在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多与脾胃功能失调相关,脾胃虚弱、胃气上逆是常见病因。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借助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之力,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从而改善脾胃功能,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

中脘穴是艾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穴位之一。它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肚脐上方4寸处,为胃之募穴,与胃腑联系紧密。艾灸中脘穴时,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方2-3厘米处,使患者感受到温热但无灼痛感,每次艾灸10-15分钟,以穴位皮肤微微泛红为度。通过艾灸中脘穴,可温煦脾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减少食物在胃内停滞,有效抑制胃气上逆,进而减轻胃酸反流。

足三里穴同样在艾灸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此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艾灸足三里能激发脾胃经气,增强脾胃功能,提升人体正气。操作时,艾条与穴位保持合适距离,进行温和灸,每侧穴位艾灸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经常艾灸足三里,有助于脾胃功能恢复正常,让胃气顺畅下行,降低胃食管反流发生几率。

神阙穴,也就是肚脐,也是艾灸常用穴位。艾灸神阙穴可培元固本、和胃理肠。艾灸时,可选用艾灸盒,将其放置在肚脐上,内装适量艾绒,点燃后进行艾灸。每次艾灸时间约15-20分钟。艾灸神阙穴能通过经络传导,调节人体脏腑功能,改善脾胃虚寒状态,对因脾胃虚寒引发的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艾灸操作相对简便,可作为日常保健及辅助治疗手段,帮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接受综合治疗,艾灸仅能起到辅助作用,切不可替代专业医疗手段。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戴春海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张九方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梁世界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