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由于血小板数值显著增高,使得血液变得浓稠,导致血管当中通行不畅而容易引起血栓。并且,异常增生的血小板不具备正常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还可能发生自发性的出血症状;首要为如何安全降低血小板指数。
如何安全降低血小板指数?
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确诊之后,一步的治疗目的就是缓解消除患者的症状表现,降低血小板数值,预防出血及血栓的形成。而常见的降低血小板的药物,有这几种:
——应用羟基脲、干扰素、马利兰、白消安等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增生,主要缺点为停药后易复发。
——以阿司匹林、阿那格雷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障碍,预防血栓形成。
——血小板单采术降低血小板数量,适用于起病急,病情重,伴有栓塞或出血的血小板增多症患者。
——靶向抑制JAK2V617F或MPLW515L/K信号传导的试验性药物等。
上述几种治疗方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数值,预防出血和血栓。但多是控制缓解的作用,并不能阻止病情复发,甚至用药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
单纯西医副作用大,中西医结合效果显著
其一,扶正固本
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以抗毒去邪,抑制病态细胞恶性增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疾病相对稳定阶段及骨髓明显受抑时适用,滋肾填精。
常用中药有:二地、女贞子、石斛等;适时尚可益气养血,选用黄芪、太子参、西洋参、鸡血藤等
其二,活血化瘀
血小板增多症易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故需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的中药有丹参、红花、赤芍等。效果确切,副作用低。
其三,辨证治疗
中医有望闻问切,结合西医更具体的检查化验结果,综合判断病情,并且根据血小板增多症的5种类型:气滞血瘀型、肝脾血瘀型、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血热妄行型辩证治疗用药,更有针对性!
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各自优势,为患者健康着想,全程跟踪患者病情特征调整治疗方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