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太乙堂杜保国:一坐车就打瞌睡背后隐藏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一坐上车,没过一会儿就开始打瞌睡,哪怕前一晚睡眠充足。这看似平常的现象,太乙堂杜保国指出从中医角度来看,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些身体问题。

气血不足:身体能量的匮乏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充足,人体才能精力充沛、神清气爽。当气血不足时,身体各脏腑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就容易出现疲劳、困倦的症状。坐车时,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气血运行本就会比活动时缓慢,对于气血不足的人来说,这种气血供应不足的情况会更加明显,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便容易引发困倦、打瞌睡。这类人群往往还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在调理方面,中医常采用益气养血的方法,可选用八珍汤,其中包含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通过气血双补,改善身体气血不足的状况,缓解坐车打瞌睡的现象。

痰湿内阻:身体的“黏滞”之困

痰湿在中医里是一种病理产物,多由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凝聚而成。当痰湿内阻时,会阻碍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头,大脑便得不到充足的清气滋养,从而使人感到困倦、头重如裹。坐车时,车内空间相对封闭,空气流通不畅,更易加重痰湿之邪对身体的影响,使得打瞌睡的情况愈发明显。这类人通常形体较为肥胖,舌苔厚腻,口中黏腻不爽,还可能伴有胸闷腹胀、大便溏稀等症状。中医调理痰湿内阻,常采用健脾利湿、化痰降浊的方法,如使用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加苍术、厚朴等药物,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化痰湿、行气机,改善身体的“黏滞”状态,减少困倦感。

肝郁脾虚:情绪与消化的双重影响

现代人节奏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较大,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郁。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气机的作用,肝郁则气机不畅。而脾主运化,脾胃的正常运化依赖于肝气的疏泄调节。肝郁日久,会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出现肝郁脾虚的情况。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加上肝郁导致的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身体各部位得不到充足的气血供应,就容易产生疲劳、嗜睡的症状。坐车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这种因肝郁脾虚导致的气血不足、气机不畅的问题就更容易显现出来,引发打瞌睡。这类人除了容易打瞌睡外,还可能出现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不调等症状。中医调理肝郁脾虚,常采用疏肝理气、健脾养血的方法,如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健脾养血,调节身体的气血和情绪,改善坐车打瞌睡的问题。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戴春海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张九方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梁世界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