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健康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细节息息相关,饮食习惯更是其中关键一环。太乙堂的戴春海医生指出,一些看似平常的吃饭坏习惯,长期积累下来,可能会给食管癌的发生埋下隐患。接下来,太乙堂戴春海院长带我们详细了解这3个容易引发食管癌的吃饭坏习惯。
习惯一:趁热吃
许多人热衷于食用刚出锅的热食,认为这样口感佳。然而,从中医和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长期吃过烫的食物对食管健康危害极大。食管黏膜非常娇嫩,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之间。当食物温度超过65℃时,就如同热水烫伤皮肤一样,会对食管黏膜造成物理性灼伤。在中医理念里,热邪容易灼伤津液,使食管黏膜长期处于燥热状态,导致黏膜受损、充血、水肿。长期反复的热刺激,会让食管黏膜不断地自我修复,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发生变异的风险增加。久而久之,就可能引发食管癌前病变,进而发展为食管癌。戴春海医生建议,饭菜出锅后,不妨稍作等待,待温度适宜再食用,给食管一个安全的进食环境。
习惯二:狼吞虎咽
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不少人吃饭变得匆忙,养成了狼吞虎咽的习惯。但这种快速进食的方式,会让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进入食管。中医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食物进入胃之前,需要通过牙齿咀嚼,将其磨碎,以便脾胃更好地运化。狼吞虎咽时,大块食物不仅加重了食管的负担,还容易划伤食管黏膜。而且,未充分咀嚼的食物难以被脾胃消化吸收,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水谷运化失常,痰湿内生。痰湿与热邪、瘀血相互胶结,阻滞食管,就会影响食管的正常功能,增加食管癌的发病几率。戴春海医生提醒,吃饭时应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为宜,既能减轻食管和脾胃的负担,又有助于营养吸收。
习惯三:酗酒
酒在中医里,其性温热,味辛辣。少量饮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但长期大量酗酒,就如同火上浇油,会对食管产生强烈刺激。酒精本身就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它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破坏黏膜的屏障功能。同时,中医认为酒生湿热,长期酗酒会导致体内湿热内生,湿热之邪熏蒸食管,使食管黏膜处于一个不良的内环境中。这种内环境容易引发炎症反应,促使食管黏膜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分化,可能发展为食管癌。戴春海医生建议,饮酒要适量,尽量避免长期大量酗酒,保护食管健康。
食管癌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与我们日常的吃饭习惯紧密相连。改掉趁热吃、狼吞虎咽、酗酒这三个坏习惯,是预防食管癌的重要一步。关注饮食细节,遵循中医养生理念,让我们从源头上降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守护身体健康。
上一篇:太乙堂杜保国:开灯睡觉的潜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