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诊疗领域,结石病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太乙堂中医院梁世界院长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指出,中医辨治结石,关键在于把握这三点。
第.一点,辨结石的位置。不同部位的结石,其形成原因和治疗思路有所差异。比如胆结石,多与肝胆的疏泄功能失常有关。胆汁的正常排泄依赖于肝气的条达,若肝气郁结,胆汁就容易瘀滞,进而形成结石。而肾结石,常与肾的气化功能相关。肾主水,负责尿液的生成与排泄,若肾的气化失职,尿液中的杂质就可能凝聚成石。明确结石位置,能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方向。
第二点,察患者的体质。中医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理念,不同体质的人在结石的成因和治疗反应上各有不同。体质偏阳虚的人,往往阳气不足,推动水液运行的能力较弱,结石更易在体内停滞。这类患者在治疗时,除了排石,还需注重温补肾阳,增强身体的气化功能。而体质偏阴虚的人,体内阴液不足,容易生热,热灼津液也会促使结石形成,治疗时则要兼顾滋阴清热。
第三点,观结石的大小与形态。较小且形态规则的结石,相对容易排出,治疗时可采用以通淋排石为主的方法,通过中药促进尿液的排泄,借助尿液的冲刷力量将结石带出体外。但对于较大或形态不规则的结石,单纯的排石可能效果不佳,此时需结合软坚散结等治法,先软化结石,再逐步促进其排出。
梁世界院长提醒,中医辨治结石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以上三点相互关联,在实际治疗中需灵活运用。同时,这些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替代必要的医学检查和治疗。若出现结石相关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以确保得到科学有效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