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南京太乙堂梁院长:湿气渐弱、燥气渐起,正是养脾好时期

中医文化中,季节划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在“天人合一”的中医学理念下,与五行、五脏相配,成为一种基本理论,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此时,正处于长夏与秋季的交替之时,湿气渐弱、燥气渐起,是调养脾胃的好时期。

“夏耗”后而健脾

《黄帝内经》曰:“脾主长夏”,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居中央为中土,与长夏之气相通,主气为湿。

由于长夏气温常高,易耗脾气、多汗则亏胃津,人易疲乏、口渴,或患暑病;若乘凉或饮冷过度,常伤脾胃,可出现胃痛、泄泻或感冒等病。

所以,长夏脾胃虽然旺盛,若不护养也会损伤而致病,应该像《黄帝内经》所指出的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中药养脾有妙招

古语说“胃主烂谷、主纳”“脾主运化”“脾主涎”,这些可理解为脾胃具有消化、吸收功能。脾虚泄泻者,可以用健脾的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白扁豆、山药、砂仁、薏苡仁、桔梗、茯苓、炙甘草、莲子肉、大枣)。

“脾胃是气血之乡”,意思是脾胃有化生气血功能。贫血者,可用益脾补血的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炙甘草)。

“脾主湿”“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说明脾涉及水液、脂质的代谢功能。脾虚水肿者可选五苓散(白术、泽泻、猪苓、茯苓、桂枝)。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戴春海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张九方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梁世界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