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成人发病率0.3%~0.4%。随着年龄的增长,超过75岁者发生率接近10%。房颤好发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比如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也可以发生于心脏结构正常者。
那么房颤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其中,在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肥胖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相关性因素。
有研究表明肥胖与房颤之间存在相关性。该研究共入选的5282例受试者,研究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将入选者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平均随访13.7年,在随访期间,526例出现了房颤。在男女个体中,BMI不同的3组房颤率均有增加。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到肥胖组,男性和女性的房颤发生率分别为9.7/1000人年、10.7/1000人年和14.3/1000人年以及5.1/1000人年、8.6/1000人年和9.9/1000人年。不难得出结论:与正常体重组相比,约50%的肥胖男性和女性更可能发生房颤。BMI超过正常值者,BMI每增加1单位,发生房颤的危险增加4%,并且更易发生持续性房颤。
当然,在对肥胖的伴发疾病校正后,有的研究表示呼吸睡眠暂停也可以引起房颤,而肥胖又会造成呼吸睡眠暂停。可以因为这项研究说明肥胖是房颤的潜在原因吗?能不能就此认为是肥胖一定会造成房颤?这个研究还不能给出确切的答复,只能表明肥胖与房颤是有一定的关系。至于房颤的确切机制,到现在还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