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戴院长分享中医配方治肿瘤的前沿讯息

南京太乙堂中医肿瘤专家戴春海院长,今天为大家分享来自国际前沿机构对中医药配方对抗脑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实证。2023年4月中旬,哈佛大学,联合布朗大学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细胞》子刊上发布研究成果,核心内容是:来自传统中药配方的天然化合物,制成PPRX-1701制剂,在静脉注射给药条件下,可阻断实验小鼠的胶质母细胞瘤继续生长,提高“存活率”。

哈佛大学团队研究的是什么传统中药配方?配方叫“当归龙荟丸”,该组方含有一味“青黛”,属于马蓝、木蓝等茎、叶干燥后制成的清热解毒药粉,主要有效成分是“靛玉红”。

其实哈佛团队早在十多年前,已开展相关探索研究,发现靛玉红在体外和动物试验中,能有效保护神经、抗炎、抗脑部肿瘤,不过在药物临床开发上遇到“拦路虎”,停滞多年——主要是溶解率、吸收率不行,意味着生物利用度、疗效达不到预期。

“拦路虎”是我们大脑的“血脑屏障”,它就像身体的“国中之国”、“城中之城”,如果说皮肤、免疫细胞构成人体首道防线,那么血脑屏障就如同第二道防线。

血脑屏障像是“门禁”,除了葡萄糖、酮体等少数物质能穿过,其他统统拦在外面,这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把细菌病毒挡在外面,也把药物挡住了:一旦大脑出现病症、肿瘤,只能眼睁睁看着病症恶化,治疗药物很难渗透、起效。

特别是大脑长了胶质母细胞瘤,这是很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由于药物很难见效,多数是用手术切除,或针对性放疗,寄希望于射线杀死脑内癌细胞。不过很多患者逐步失语、失明、失聪、大小便失禁,全身器官衰竭,出现脑死亡。

现代五十多年抗癌历程中,胶质母细胞瘤是少数几个治疗进程基本停滞的癌种,且很容易复发,5年存活率不到6%,与癌中之王胰腺癌有一拼。

哈佛大学联合团队发现的传统中药配方中,含有可抑制和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成分,简直是患者的福音。要知道该癌种每年仅在中国的致死人数就超过3万人,多数是中老年人群体,预后差,救回一个患者,可以拯救好几个家庭。

哈佛大学经过十多年接力研究,通过与知名生物医药公司联合研发,改进配方,在充分利用靛玉红基础上,开发出纳米级颗粒配方,叫PPRX-1701,静脉注射给药,已在小鼠实验中取得重大突破。

试验结果发现,在给药1小时后,PPRX-1701的有效成分被输送到颅内肿瘤区域,5小时后仍可检测到足够浓度的PPRX-1701。

通过每周3次、共6针的给药,脑部癌细胞复制水平降低13倍,肿瘤体积减少了50%,实验小鼠中位生存期比安慰剂组高1.4倍,且检测到T细胞和树突细胞明显增加,这是免疫力增强的表现。

虽然目前仍处于动物临床试验期,但传递的信息已足够令人兴奋。传统中药在推进难治性肿瘤方面的治疗,确有很大潜力可挖,未来在开展胶质母细胞瘤人体临床试验中,这是一个要牢牢把握的方向。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戴春海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张九方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梁世界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