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心脑血管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颈动脉的这三种病要小心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如颈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以及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动脉。它们通常发生在颈总动脉的分叉处,一开始没有明显的症状。颈动脉严重狭窄时,可伴有头晕、头痛、晕厥等非特异性症状哈尔滨心脑血管医院-哈尔滨治疗颈动脉疾病专业医院。

近三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患有颈动脉斑块,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加。颈动脉斑块、缺血性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疾病密切相关,约25%~30%缺血性中风是由颈动脉斑块引起的。

颈动脉斑块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如何?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在所有年龄组中,男性的发病率都高于女性。

2010年,在30-79岁的中国人中,估计有2亿人和1.5亿人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随着人口老龄化,到2020年,受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影响的人数将逐渐增加,预计2.7亿人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2亿人患有颈动脉斑块。根据2010年的,我国70%以上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发生在农村地区。

目前,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某些特定人群属于颈动脉斑块的高危人群。

●40岁以上男性和50岁以上女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

有动脉硬化家族史者;

●吸烟、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的人;.缺乏蔬菜、水果和高脂肪饮食的人;腹型肥胖,过度贪寒饮食,吹空调的人。

颈动脉斑块有哪些类型?

根据颈动脉斑块是否稳定,斑块可分为易损性斑块和非易损性斑块。

易损性斑块

所谓易损性斑块,一般来说是不稳定、易脱落、游走的斑块,通常会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易损斑块的形成通常与各种因素有关,如内皮细胞脱落伴有表面血小板、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细胞因子、纤维帽破裂和大脂质核心等,这些相关因素可导致易损斑块的形成,从而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易损斑块的特点是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在回声下表现为低回声和无回声。

临床上,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技术可检测到的斑块大多是易损斑块。因此,及时有效地和治疗易损斑块对预防缺血性中风具有重要意义。

非易损性斑块

所谓非易损斑块,是指稳定、不易脱落、游走的斑块。这些斑块通常是规则的,表面光滑。在超声回声下,表现为等回声和强回声。

此外,医学界经常根据动脉斑块的性质将其分为动脉钙化斑块、溃疡斑块、斑块内出血和斑块附壁血栓形成。或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狭窄。50%以下的动脉狭窄为轻度狭窄,50%~69%中度狭窄,70%以上是严重狭窄。

颈动脉斑块有哪些诱发因素?

增加颈动脉斑块或并发症风险的因素如下。

年龄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性别

男女颈动脉斑块的差异具有意义,激素可能是性别影响斑块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

中风风险极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

中风的风险是正常血压的4倍。

糖尿病

它不仅可以增加颈动脉斑块和中风的风险,还可以增加继发于中风的死亡率。控制血糖有利于降低中风和颈动脉斑块的风险。

高胆固醇血症

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有关,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明显控制血管壁厚度和内膜厚度的进展。

肥胖

增加颈动脉斑块的风险。I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父母一方或双方,男性,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

吸烟

吸烟会增加中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颈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吸烟量呈正相关。

寒凉

这一直伴随着我们,但经常忽视颈动脉过早衰老的重要原因,冷饮、冰食、饮料过量食用、吹空调、冬季不戴帽子、围巾等,所以为了健康,三点治疗七点,我们不能忽视通常的细节啊。

很多人喜欢问的是,一两次就能清洗干净吗?如果人的血管可以像水管或下水管一样,就有时间空腔。那么也有可能,挂在血管壁上的斑块不可能一次完全完成。我们血管中的血液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系统,所以一次清洗是不可能的。

有人又问,一次能持续多久?我想问一下,你家的下水管堵了。你能再堵多久?这绝对与你的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有关。

又有人问,做完后是否完全不会再得脑出血,脑梗死?

问题又回来了。下水管堵塞后,要防止再次堵塞,但即将堵塞。如果你不能通过它,它肯定会被堵塞。为了通过它,你会再次堵塞它,但你永远不会通过它吗?是水流减慢,循环不好,你开始通过,省事?效果好吗?还是堵了,可能真的打不开再治?我相信没必要多说。没人傻,对吧?哈尔滨心脑血管医院-哈尔滨治疗颈动脉疾病专业医院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刘和平 主任医师
  • 张学新 主任医师
  • 刘丽 周围血管外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