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降雨来临湿气重,太乙堂梁推荐这几道食疗,祛湿健脾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这两天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中医认为,湿性黏滞,就像橡皮糖一样,粘在体内,很难处理,化解它的时间也很长。人若为湿气所困,则大便湿黏,腹胀腹满,身材浮肿,湿疹频发,精神困顿,舌苔厚腻,出油粘腻,浑身不清爽。

想要祛除体内湿气,避免外湿侵袭,不是偶尔喝一两次祛湿汤、跑几次步就能解决,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坚持,选择正确的方法。今天,南京太乙堂梁主任给大家支招祛湿方法,助你清清爽爽过春天。

如何减少环境中的湿气?

环境除湿,可以多开窗通风,保持房间内空气流动性,尽量让屋内接触阳光。如果接触不到阳光,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增加屋内热量或是放置除湿剂,有助于家庭潮湿环境的改善。

但需要注意,广东回南天时,雾气弥漫,应关闭门窗。一般来说,湿度在一日之中也是会变化的,早晚的湿度比较大,中午的湿度比较小,所以清晨和晚上尤其要注意关闭门窗。

我们平时在室内,也可以通过焚一些香来除湿,香气能够疏通人体气机,有利于湿气的祛除。常见的就是艾香,檀香、沉香、藿香、佩兰等。

正确运动来祛湿

俗话说胖人多湿,主要指痰湿。春季阴雨多湿的季节,加上运动少,内外湿邪交困会导致脾失健运,四肢气血运行不畅,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动则生阳,阳能化湿。适当的运动如跑步、健走、球类运动、瑜伽、太极等,有助促进气血循环,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泡脚、中医特色祛湿

中医有“中药洗脚,湿邪可祛”的说法。如果你的身体一直是湿冷的状态,不妨每天晚上睡觉前泡脚,让温水浸泡过自己双脚的三阴交的地方,泡到微微出汗即可。湿随汗出,达到祛湿效果。

艾灸祛湿,可以选足三里、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肺俞穴、膏肓穴等几个祛湿要穴。这几个穴位功效也有所不同:

足三里、中脘可健运脾胃中焦,增加人体对水湿的消化吸收运转能力;

关元、气海可以固本增元,补益肾气,增强人体排除水湿的能力;

肺俞、膏肓穴可补肺阳,强卫气,增强人体对外界湿气的抵抗能力。

火罐的适用范围广泛,常用于治疗痹证,如腰背肩臂痛、关节痛、肌肉劳损、瘀血等。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拔火罐于风痹能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于寒痹温经散寒,祛风利湿;于湿痹利湿通络,祛风散寒;于热痹清热通络,祛风利湿。

但要注意,拔火罐要在温暖的环境下进行,妊娠期女性以及高热、昏迷、抽搐、水肿、腹水、肿瘤不宜拔罐。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戴春海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张九方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梁世界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