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减少儿童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干预。但如果发现儿童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到专业医院和治疗。医院外的一些心理干预措施包括:
家庭教育
1、家长要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做到“九不要”。⑴、不要过度溺爱。⑵、不要贿赂孩子。⑶、不要欺骗和恐吓孩子。⑷、不要勉强孩子挑战不可能的任务。⑸、不要对孩子过于严厉。⑹、不要太亲近孩子。⑺、不要当众批评孩子。⑻、不要过分夸奖孩子。⑼、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2、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在现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许多家长因维攀比心理,过度重视孩子的物质需求,从而忽略了和他们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小学生与家长发展健康的依恋关系。许多小学生在就诊的过程中反应,不满于家长只知道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家长要根据自身家庭情况,和小学生建立密切的、健康的感情联络机制。如定时给幼儿讲故事,带他们参加户外活动、一起过节日、一起外出旅游等,鼓励他们一起参与家庭工作,平时多关心他们的情感变化,帮助幼儿更好了解家长,与家长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3、帮助儿童建立起恰当的自我意识,掌握解决问题和社会交往技巧。
当儿童出现了社交问题,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没有及时干预,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家长可以为儿童作示范,描述自己要做出的行为其原因。鼓励儿童与同伴进行交往,为儿童解释同伴交往中的规则,并说明当他做出某种行为时其他儿童可能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与同伴一起快乐地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自信和自尊水平,降低其警觉性和攻击性。
学校教育
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
2、进行心理。使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以及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归类、鉴别,为进一步的干预提供依据。在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筛查高风险人群就是一种一般性的,为实施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在干预方案实施过程中或实施干预之后,心理可以检验干预效果。心理方法包括:法、法、问卷法、测验法。
3、开展心理和辅导。学校心理主要是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认知、情绪、行为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干预。
其次是家长和教师。许多家长和教师对心理的认识有误区,认为那是针对学生的,与自己无关。实际上,很多家长和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以及教育方式方面也应该接受心理。并且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心理发展中的困惑和疑难,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人员须得有家长和学校的配合甚至一起会诊,学生有关心理症状,把握“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社会环境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因素,社会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
1、改善学校周围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提高,孩子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如电子游戏、智能手机、网络文化等。因为孩子的自制力极差,抵不住诱惑,很容易沉迷。为此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制度,把孩子的未来放在第1位,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美好的发展环境。
2、宣传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多是受到家庭或学校的影响,而大多数的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老师也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当孩子出现问题后,家长也都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令社会对此引起重视,并开展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重视儿童心理问题导致的负面影响,及时进行儿童心理干预。
3、教育观念。因为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孩肩负很重的学习负担,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当今的教育不应成为儿童成长道路上的压力源,教育观念,促进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时院校内完善儿童心理活动室、心理室等,进行及时的儿童心理干预。积极引导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正识自己,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上一篇:成都的儿童心理医院
下一篇:成都市高新区儿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