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人流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痛经是宫寒吗?云南玛莉亚医院专家为你解答

云南玛莉亚医院专家指出一提到痛经,很多女性朋友就自然地想到了“宫寒”两个字。没错,临床上痛经确实以寒凝血瘀或寒湿凝滞证常见,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伴有小腹部发凉,喝红糖水或者热水袋敷小腹部可稍有缓解,经血量偏少,颜色偏暗,有小血块,严重的也可伴有全身出冷汗,手脚发凉。不少平时手脚就常常冰凉或腰背以下发凉,甚至是在夏天。这类就属于我们平时常说的“宫寒”了,也就是冲任气血被寒邪凝滞所造成的。但是宫寒的并不一定全身都表现为寒象。不少同时会有面部起痤疮,经前明显加重,或者平素易起口疮、易牙痛、常有口气、上半身燥热出汗等等肺胃有热的表现。有的这种上热下寒的特点非常突出,因此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面对这样的寒热错杂,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如果针对宫寒运用辛温或燥热的药物,恐怕加重肺胃的热;如果针对上部的热运用寒凉的药物,又恐怕加重冲任气血的瘀滞,看似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然而中医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对纷繁复杂的证候,总能见招拆招,治法变幻多端,组方配伍巧妙。病有寒热错杂,方自有寒热并用。这里,笔者介绍两首针对寒热错杂且常可用于痛经的经方。

一首是被古人誉为调经祖方的温经汤:吴茱萸9g,当归6g,川芎6g,芍药6g、dang参6g、桂枝6g、阿胶6g、生姜6g、牡丹皮6g、半夏、麦门冬12g、甘草6g。全方温、清、补、消并用,适用于寒热虚实错杂而以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为主的病症,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等,尤其对于痛经非常显著。

云南玛莉亚医院专家指出另一首是大名鼎鼎的治疗厥阴病的乌梅丸:乌梅6g,炮附子9~15g,干姜5g,桂枝9g,细辛3g,川椒6g,dang参12g,当归12g,黄连9g,黄柏6g。本方清上温下,笔者临床上运用本方治疗上热下寒的痛经,并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常可收奇效。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曹映华 主任医师
  • 杨一平 主任医师
  • 牛兆仪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