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由我们所熟悉的胃炎逐渐演变而来。而这个演变过程通常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上皮肠化生→胃癌。
1、慢性浅表性胃炎
俗话说“十胃九病”,生活中很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尤其是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青年人。由于炎性刺激,的胃黏膜通常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等病理性改变,严重者甚至还会引起胃黏膜溃疡和出血!虽然,慢性浅表性胃炎并不会直接诱发胃癌,但长期不治便会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导致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黏膜上皮和腺体也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而胃粘膜受损后还会自我修复再生,这一过程很可能会引发息肉滋生。同时,萎缩的腺体之间还会发生异常纤维组织增生,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3、胃黏膜上皮肠化生
当胃黏膜的萎缩面积不断扩大,病情不断发展,胃粘膜上皮细胞便会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胃黏膜上皮肠化生与胃息肉一样,都具有极高的肿瘤变风险。
4、胃癌
胃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恶性肿瘤,不但治疗难度大,而且还会加重的经济负担,同时更会给的身心造成严重损伤。
张宗岐主任指出,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开始,到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以及伴随而生的胃息肉,都具有诱发胃癌的风险。所以,它们也被称为胃癌的肿瘤前病变。而肿瘤前病变,正是临床预防肿瘤的关键阶段。因此,当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或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采取规范化治疗,以免酿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