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性白血病

发布时间:2025-06-17 14:28:03

婴幼儿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起病急骤且进展迅速,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贫血、出血倾向及肝脾淋巴结肿大。治疗方案以化疗为主,必要时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与分型、年龄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1、病因分析:

婴幼儿急性白血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孕期电离辐射暴露、苯等化学物质接触有关。部分患儿存在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基础,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约5%病例与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相关。

2、典型症状:

患儿常表现为持续发热、皮肤苍白等贫血症状,伴随鼻衄、牙龈出血等凝血异常。60%病例出现肝脾肿大,50%存在淋巴结增生。部分患儿会出现骨关节疼痛、睾丸无痛性肿大等髓外浸润表现。

3、诊断方法: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减少,外周血涂片发现原始细胞。骨髓穿刺是确诊金标准,需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及分子遗传学检测。腰椎穿刺可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累。

4、治疗原则:

采用VDLD方案等联合化疗进行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高危患儿需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针对M3型白血病可使用维甲酸联合砷剂。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化疗无效或复发患儿,5年生存率可达70%。

5、护理要点:

治疗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预防黏膜炎,进食高压灭菌饮食。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需绝对卧床,避免磕碰出血。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洗肛周,粒细胞缺乏期需入住层流病房。

患儿康复期应保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和深色蔬菜。居住环境需定期通风消毒,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建议接种灭活疫苗预防感染,每3个月复查骨髓象。家长需学习按压止血等应急处理,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变化,出现持续高热或皮下瘀斑需立即就医。心理支持对长期治疗至关重要,可通过游戏治疗缓解患儿焦虑情绪。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