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败血症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6-17 14:14:01

婴儿败血症是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引发的全身感染性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早产、胎膜早破、母体感染等,临床表现为发热或低体温、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

1、病原体感染:

败血症多由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通过产道或胎盘感染引起。早产儿因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更易感染,需通过血培养确诊病原体类型。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三代药物。

2、围产期高危因素:

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母体绒毛膜羊膜炎会使感染风险增加3-5倍。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污染羊水可能导致肺部感染灶,细菌由此入血。这类患儿需在出生后立即进行感染指标监测。

3、临床表现:

早期可见体温不稳定>38℃或<36℃、拒奶、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进展期出现皮肤花纹、黄疸加重、腹胀等循环障碍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化脓性脑膜炎,出现抽搐、前囟膨隆等神经系统症状。

4、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20×10⁹/L或<5×10⁹/L,C反应蛋白>10mg/L提示感染。血培养是金标准但需48小时出结果,临床常联合降钙素原检测进行早期判断。腰椎穿刺可明确是否合并中枢感染。

5、治疗原则:

疑似病例需立即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常用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静脉免疫球蛋白可中和毒素,严重者需扩容、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治疗周期通常14-21天,合并脑膜炎需延长至3周以上。

预防重点在于规范产前检查,孕晚期B族链球菌筛查阳性者分娩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免疫力,哺乳前需清洁双手及乳头。日常注意脐部消毒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发现精神反应差、奶量骤减等异常应及时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