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内检是怎么做的

发布时间:2025-10-23 15:06:18

产妇内检是通过医生或助产士用手指检查产妇的宫颈口扩张程度、胎头位置及产道情况,主要有消毒准备、体位调整、指诊评估、记录数据、动态监测五个步骤。

一、消毒准备

检查前医护人员会严格消毒双手并佩戴无菌手套,使用碘伏等消毒液清洁产妇会阴部,避免逆行感染。部分医院可能采用一次性无菌垫单,确保操作环境符合医疗规范。若存在阴道炎症或胎膜早破等情况需提前告知

二、体位调整

产妇需仰卧于检查床,双腿屈曲分开并放松髋关节,类似妇科检查的膀胱截石位。部分情况下可能采用侧卧位,尤其适合高血压或腰椎不适的产妇。体位摆放需充分暴露会阴但避免过度牵拉,医护人员会指导呼吸配合以缓解紧张。

三、指诊评估

医生将食指和中指缓慢进入阴道,测量宫颈管消退程度、宫口开大指数以厘米计,同时判断胎先露部下降水平。通过坐骨棘平面定位胎头位置,评估骨盆软组织弹性和产道通畅度。操作时会有轻微胀感但通常不超过30秒。

四、记录数据

检查结果按Bishop评分标准记录,包括宫口扩张、宫颈硬度、胎位等参数。初产妇宫口开全约10厘米时进入第二产程,经产妇可能6-8厘米即准备分娩。异常情况如宫颈水肿、胎位不正等需标记并制定干预方案。

五、动态监测

临产初期每2-4小时检查一次,活跃期缩短至1-2小时。破水后或硬膜外麻醉产妇需增加频次。多次检查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但必要时应以母婴安全优先。检查后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腹痛需立即上报。

内检后建议使用纯棉卫生巾观察分泌物,24小时内避免盆浴或性生活。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不适感,穿着宽松透气衣物减少摩擦。若对检查有恐惧心理,产前可通过呼吸训练或分娩预演降低敏感度。自然分娩过程中内检是评估产程进展的重要依据,配合医护人员能更准确掌握分娩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