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孕期血栓

发布时间:2025-08-14 09:25:15

孕期血栓可通过适度运动、补充水分、穿戴弹力袜、控制体重、定期产检等方式预防。孕期血液高凝状态和子宫压迫血管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需特别关注下肢静脉血栓风险。

1、适度运动

孕妇每天应保持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或游泳。运动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滞,降低血栓形成概率。避免久坐或久站超过1小时,每隔一段时间活动脚踝或做抬腿动作。运动强度以不引起宫缩或呼吸困难为宜,有先兆流产或胎盘前置等特殊情况需遵医嘱。

2、补充水分

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2升,以温开水或淡茶水为主。充足水分可维持血液流动性,防止血液黏稠度增高。夏季或运动后需额外补充水分,可通过尿液颜色判断水分是否充足。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这类饮品可能加重脱水。

3、穿戴弹力袜

医用二级压力弹力袜能有效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尤其适合有静脉曲张家族史或长期站立孕妇。白天持续穿戴8-10小时,夜间休息时脱下。选择大腿长款或连裤袜款式,注意袜口不能过紧。穿戴时先躺平抬高双腿,从脚尖逐步向上拉至大腿根部。

4、控制体重

孕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11-16公斤范围内,肥胖孕妇需更严格管理。体重过快增长会加重下肢静脉压力,增加血栓风险。通过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维持合理增重速度,避免高油高糖饮食。每周称重并记录,出现异常增重及时咨询营养师。

5、定期产检

按时进行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血液检查,尤其是有血栓病史或家族史的高危孕妇。产检时主动告知医生下肢肿胀、疼痛等异常症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不可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孕妇睡眠时建议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每2小时起身活动。饮食上多摄入深海鱼、亚麻籽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食物,减少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品。出现单侧下肢突发肿胀、发热或皮肤发红时,应立即就医排查深静脉血栓。产后6周内仍存在血栓风险,需继续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身体完全恢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