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骨头错位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法复位、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腰骨头错位通常由外伤、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先天性发育异常、长期不良姿势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1-2周,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腰椎中立位。避免弯腰、搬重物等动作,必要时使用腰围固定支撑。卧床期间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2、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采用超短波治疗仪缓解肌肉痉挛,慢性期使用中频电疗仪促进血液循环。红外线照射每次20分钟可减轻局部水肿,配合超声波治疗能加速软组织修复。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肌肉痉挛严重者可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神经根受压者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有局部镇痛作用。
4、手法复位
需由专业骨科医师进行腰椎旋转复位法或斜扳法,操作前需通过X光片明确错位类型。骶髂关节错位可采用骨盆挤压复位术,复位后需佩戴支具4-6周保持稳定。
5、手术治疗
严重滑脱伴神经压迫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合并椎管狭窄者需配合椎板减压术。微创椎间孔镜手术适用于单纯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关节错位,术后3天可下床活动。
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建议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腰靠。睡眠时侧卧屈膝可在双腿间夹枕头减轻腰椎压力。加强腰背肌锻炼可练习五点支撑法或游泳,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恢复期须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复位稳定性,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就医。